首页中医特色药物贴敷正文

药物贴敷的现代医学原理

1.皮肤的吸收机制

皮肤吸收主要途径是经过表皮角质层细胞吸收脂溶性物质,其次通过皮肤毛襄、皮脂腺、汗管等附属器官吸收水溶性物质,还有钠、钾等可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吸收,真皮中90%是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通过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而使被吸收药物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人体液循环。

2.经络腧穴现代机制研究

腧穴是皮肤上特殊的部位,贴敷药物从体外作用于人体的穴位,该穴位的组织结构、皮肤、神经、血管、淋巴等均发生一定的变化,产生特异性热学变化,使局部的温度增高,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扩张,有利于中药成分渗透皮肤,穿过毛孔,不断地进入淋巴液、血液而循环到达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研究表明穴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一般给药,因腧穴对药物作用具有敏感性和放大效应,药物作用于特定经络腧穴,能迅速在相应组织器官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起到单相或双相调节作用,另则药物贴敷通过刺激皮肤穴位的神经末梢感受器,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机体的有关的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良性影响,直接反射性地调整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并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贴敷药物透皮机制

贴敷药物多选芳香厚重之味,研究表明川芎挥发油、丁香挥发油、丁香油酚等都具有促渗作用,认为其作用于角质层,加速角质层结构变化,破坏角化细胞间质,促使表皮细胞间隙扩大,从而有利于药物扩散。贴敷药物的水和作用于皮肤角质层,在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透皮促进剂研究,包括表面活性剂类、亲脂性溶酶类,表面活性剂类物质能促进被动扩散吸收,增加表面脂膜的穿透率;常见的促透剂中,油酸、亚油酸可用于亲水和亲脂性药物,它们可溶解皮肤中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改变皮肤对药物的湿润作用来增加渗透性。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药物贴敷技术的用药原则

下一篇:药物贴敷的中医理论原理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