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小儿捏脊正文

小儿捏脊疗法的历史及发展

中医推拿术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认识总结、不断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门科学,从远古至现代,推拿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捏脊疗法是随按摩推拿的发生发展而生的。中医理论的巨著《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这个时期也曾出现了我国按摩史上的第一部著作《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可惜早已遗失,我们不能窥其全貌。

至魏晋隋唐时期,捏脊已经不只是作为一种捏的手法应用于人体各部位,而成为按摩术的一种专用手法专用于脊背部而治疗一些疾病了。由于国家重视,设有按摩专科,有了按摩专科医生,还把按摩医生分成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的等级,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开始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这个时期,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各种按摩手法不断开拓出来,膏摩方剂层出不穷。捏脊之术在晋朝葛洪《肘后方》有了记载,如关于“治卒腹痛”篇中,“扌古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段文字较为明确地记录了捏脊的部位、方向、手法和治疗的疾病,成为不可多得珍贵资料,也成为捏脊疗法的最早记载。唐朝开始有人提出应用膏摩防治小儿疾病,如《千金要方》中说:“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自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

明清时期是按摩术迅速发展,空前丰收的又一鼎盛时期。当时不仅设有按摩科,而且按摩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由于小儿推拿在推拿按摩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本来专指小儿按摩的“推拿”一词,也广泛取代了按摩的概念,统称为推拿,这一时期小儿推拿的手法借鉴了许多成人的手法,而且对手法的补泻也有了新的认识,并创造了许多复合手法。

如明代,推拿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独立的学术体系在明代中期,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明末清初,此时以小儿推拿为代表的推拿流派,将推拿的发展推向了继隋唐之后的第二个高潮。于是,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取代。直接以推拿而冠名的专著亦始见于小儿推拿著作,如《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书,记述的“推拿一道,古日按摩,按摩一法,北人常用之,……南人专以治小儿,名曰推拿。推拿者即按摩之异名也。”可以说由按摩改称推拿,是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在此时期,推拿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独特的理论体系,如小儿推拿之穴位有点也有线和面,当时特别注重手法操作,强调小儿推拿手法要轻快柔和,手稳着实。而各种不同的手法又有各自的要求,如“推法”要求轻而不浮,快而着实;“掐法”要既快又重;“摩法”要轻柔不浮,重而不滞;“拿法”要刚巾有柔,刚柔相济等。指出手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是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小儿推拿法的根本。操作时·定要熟练灵活,运用自如,方能“一旦临症,机能于外,功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手出”。另外,手法的种类较前更为丰富,不少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巾来,如按、摩、推、拿、揉、运、摇、捻、抹、搓、擦、弹等法。对手法的补泻作用也较前有了新的认识,如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泻”“左揉为补,右揉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同一时期,不少小儿推拿著作还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复合操作,有的书提到的十二手法“大手法”“大手术’’“复合法”等,名虽异而实同,实际上是古时小儿推拿法中的一些习惯操作方法。这些方法既有一定的姿势,又有特色名称,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这些特定名称,一是根据操作手法的形象而定,如二龙戏珠、苍龙摆尾、双凤展翅、老虎吞食、猿猴摘果等;二是依其手法名称和操作的穴位而定,如“运土入水”“运水入土”“引水上天河”等;-是据其操作方法的功用而定,如“飞经走气”“飞金走气”等;四是按其手法名称和解剖位置复合而成的搓、摩、揉耳摇头等,这些作为小儿推拿治疗的手法,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规律可循。此外,如小儿推拿时除用双手操作为主外,还佐以药物器具进行施术,常用姜汁、冬青膏、麻油滑石粉、水等为介质,这样不仅可以润滑肌肤,保护皮肤,还可以通过手法促进药物的渗透和效用的发挥,使手法和药物两者相得益彰。

明末清初,小儿推拿专著的相继问世,为其学术体系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小儿推拿著作,除对小儿的牛理、病理、诊断、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和手法、治疗方法等有较多的论述外,以歌赋形式表述的也不少见。最早记载小儿推拿疗法的专篇,当推永乐年间徐用宣编纂的《袖珍小儿方论》,原载的“秘传看惊,掐筋口授心法”可惜已失传,此书是小儿科专节,单篇记载小儿推拿一法,可谓开了小儿推拿疗法的先河。至于专著,最早的应是《保婴神术按摩法》,亦称《按摩法》。最早成书的是龚云林撰写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对后来影响很大,此书记载的小儿推拿八法为历代小儿推拿医家所推崇,被《中国医学大成》誉为“小儿推拿最善之术”。书中掌面推法歌、掌背穴位歌等,这些歌赋大多内容朴实,文字简练,提纲挈领,顺口便诵,极易记忆,尽管年代久远,今天读来,仍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更是不可缺少的读物。还有清代张振鋆所编的《厘正按摩要求》,清初熊立雄篡辑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等这些小儿推拿的代表作,既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小儿推拿发展概况,又确立了小儿推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处的地位,同时阐明了推拿疗法作为一门医学学科的医疗价值。随后,陆续有很多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推拿须知》《推拿捷径》《推拿指南》《推拿抉微》《推拿图解》《小儿推拿术》等,对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及其适应证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使小儿推拿在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由上述可见,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末清初是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我们的祖先在这一时期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为后世小儿推拿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奠定了这一疗法的学术基础。小儿推拿法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与这一时期小儿推拿体系的崛起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清末至民国时期,祖国医学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推拿更是濒于湮没,小儿捏脊在理论和手法上亦只是继承明清时期的学说,未有发展和重大突破。但由于捏脊疗法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在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因此在民间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广泛地流传着。如1935年谢剑新在推拿捏脊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当时西医的一些知识著成《按脊术专刊》一书,书中有按脊术史略、治病原理、健康与疾病、疾病与脊椎、神经与脊柱病变、伤科推拿与按脊术的论述。此理论后来传至美国,对美国广泛流行的“按脊疗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国政府也承认“按脊疗法将在所有的国家健康保险计划里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散在于民间的捏脊大夫多以家传的方法将捏脊保存下来。像北京的“捏脊冯”专事小儿捏脊术,从清朝至今已经家传数代。新中国成立后其后人冯奎福50年代仍在从事小儿捏脊,疗效显著,从学者甚多,为新中国的小儿捏脊事业培养r许多优秀人才。其学生李志明总结了冯氏的捏脊经验,著成了《小儿捏脊》一书,对捏脊疗法的推广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对推拿事业的发展极其重视,1956年在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1958年成立了推拿专科门诊部,同年又开设了推拿专科学校,邀请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培养推拿专业人才。在五十年代推拿治疗范围已包括内、外、妇、儿、伤、五官等各种,同时开展了推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原理的初步研究,也开始了对推拿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对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有力、柔和、持久、深透,就是在这一时期明确提出,并得到推拿学术界的公认。 70年代,在上海之后,全国各省中医学院相继设立了针灸推拿专业,各级医院都没有针灸推拿科,推拿人才迅速增加,推拿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捏脊术也得到迅速发展,不仅仅作为小儿推拿的一种手法,形成了独立的捏脊八法;不但能治儿科疾病,而且对成人腹痛、体虚、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有显著的作用,故义称为捏脊疗法。

当前人类逐步认识到推拿按摩在防病治病、美容保健方面的安全性、显著性。作为有几千年推拿按摩史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努力开拓,挖掘推拿捏脊的未及领域,使其在治病保健方面发挥更大的效力。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捏脊疗法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下一篇:什么是小儿捏脊疗法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