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习性
草豆蔻生长于山坡草丛、疏林、林缘或林下山沟、河边湿润处。喜温暖湿润,半荫蔽环境,当气温低于0℃时,叶片受冻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林下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佳。
温度 草豆蔻喜温暖气候而耐轻霜。以年平均气温18℃~20℃为适温,但温度<1℃时,不出现冻害现象。种子发芽温度,要求在18℃左右,当月平均温度下降到15℃时,种子停止发芽。在四川栽培区南溪县年平均气温181℃,最低气温-18℃,生长良好。
光照 草豆蔻是一种阴性植物,不耐强烈日光直射,喜有树木庇荫的环境,但荫蔽度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40%~60%。四川南溪年日照达到1155.2小时。
水分 喜湿润,怕干旱。开花季节如雨量适中,则结果多,保果率高。若雨量过多,会造成烂花不结果;若开花季节遇上天旱,花多数干枯而不能座果。四川栽培区年降雨量11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土壤 野生的草豆蔻常见于山坡草丛、灌木林缘或林下山沟湿润处。喜腐殖质丰富,质地疏松的微酸性沃土。栽培区多利用田边山坎、山沟荒隙地种植。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选择林下或有树木遮蔽,具有一定荫蔽度的山谷溪边,气候温暖湿润,雨季长,雨量充沛,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的地方进行种植。冬季砍除杂草,调整荫蔽度至40%~50%,深翻土壤20~30厘米,晒土后,每亩施下厩肥2000千克作基肥,整地作畦,一般畦宽1.3~1.5米,畦高15~20厘米,四周开沟,沟深10~15厘米。碎土待植。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在整好的地块上,于夏季6~7月或秋季9~10月进行条播育苗。将蒴果在变黄成熟时摘下,于室内堆放5~7天,剥出种子进行条播,要求间距为10~15厘米,播后覆土2~3厘米,并盖上稻草等遮荫,同时浇水保湿。播种后25天左右可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生长。于翌年春季2~3月,按株行距60厘米×60厘米或50厘米×60厘米开穴定植。
2、分株繁殖法
在春季2~3月,将母株挖掘出来,选择1~2年生健壮完好未结果实的分蘖株,随即种植于大田内。种植穴的株行距为50厘米×60厘米。
三、田间管理
1.防旱遮荫
草豆蔻性喜湿而忌旱,根系较浅,要保持土壤湿润,遇少雨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特别是花期果期,更要注意保持土壤具有充足的水分。全光照对植株生长不利,如光照太强,或在植株周围或畦间种植高杆作物适当遮荫,使其荫蔽度常保持在40%左右。
2、中耕除草
在草豆蔻生长苗期未开花前,要除草5~6次,开花结果后除草3~4次。收获后,当老苗逐渐变黄枯萎时,应定期将枯株、枯死叶片剪除,清理干净,特别是冬季更要注意清洁田园,保持地块土壤干净整洁,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追肥培土
栽后15天,每亩薄施人畜粪尿1500~2000千克。开花结果期间停止施用氮肥,改用促花促果的磷肥、复合肥等。为了能使植株正常生长,更好地分蘖发育,促进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应进行适当的追肥。每亩每年追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千克2~3次,另配施磷、钾肥2次,每年4~5月及7~8月进行,以利于开花结果。常用的化肥主要有过磷酸钙,每亩30~40千克,复合肥每亩40~50千克。同时在夏秋季节采果后还应适当培土,以促进分枝和根系生长。
另据研究,草豆蔻自然结果率仅为开花的19.4%~33%,花丛中昆虫活动较少,影响其授粉,可于花期的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用人工的办法将花粉抹在雌蕊柱头上,结果率可达25.8%~62%。但人工授粉消耗功夫大,可于开花期间放养蜜蜂,以提高自然授粉率,提高其产量。在孕穗期喷施硼(0.15%)磷肥(2%)3次,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4、间种
在草豆蔻种植1~2年植株间,未封行前间种矮秆药材、粮食或蔬菜等作物。
四、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该病危害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进而影响药材质量和产量。防治方法:
a 冬季注意保持田园清洁,发现病叶、枯残茎干及时清除,集中烧毁,严格防止病害蔓延;
b 对已清理过的病株,用1∶1∶200的波尔多液进行喷洒防治。
2、大草蔻炭疽病
该病危害果实,在果实由青转黄逐渐成熟时为害较严重。病菌主要以菌丝形式,经风雨侵染传播。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6、7月间和9月初。防治方法:①整地时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②在采收果实后,及时剪去带病组织,集中烧毁,并喷洒托布津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杜绝传染源;③在易发病季节,8月上旬,喷洒50%托布津1000~1200倍液进行防治;当果实出现病害时,及时喷洒50%托布津1200倍液或75%多菌灵1500倍液防治。
三、采收、加工
1、在夏秋季节,当草豆蔻果实开始由绿变黄近成熟时可进行采收。
2、在太阳下晒至八九成干,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至足干即成商品。每亩可产干品25~50千克。或先将果实用沸水略烫,晒至半干,再剥去种皮,取出种子团,晒干。以烫后晒干法为佳,直接晒干不易干燥,且易产生“油子”(又称“糖子”)和“散子”。海南地区常采后煮透(2~3小时),去掉种皮后再晒干,这样可使种粒结实不易散开,如不经煮透直接晒干则易散粒。也可将草豆蔻鲜果以沸水烫过晒至三四成干,剥掉外皮,再将果仁晒至全干,即成商品。
四、炮制
《雷公炮灸论》载:“凡使(草豆蔻),须用蒂,取向里子后取皮,用茱萸同于鏊上缓炒,待茱萸微黄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
《药类法象》载:“面包煨熟,去面用。”
现在的炮制方法,一是净制,除去杂质,除去残壳,筛去灰屑;二是切制,使用时捣碎;三是炮炙分为炒制、姜制和盐制。
炒制:取草豆蔻仁,置于铁锅内拌炒,以炒到浅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为度,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姜制:拣去杂质与残壳,筛去灰屑,文火炒热,再喷洒姜汁,拌炒至干,使用时捣碎即可。草豆蔻与生姜的重量比为10∶1。
盐制:取草豆蔻于锅中炒,边炒边洒盐水,至水干色黑时止。草豆蔻、水、食盐的比例为200∶10∶3。
明代以前,草豆蔻多以炒、煨法炮制入药,目前则采用去杂后捣碎入药。研究表明,草豆蔻与捣草豆蔻仅在挥发油含量上有显著的差异,其他如比重、折光率、比旋度等物理常数均完全一致。说明炮制对草蔻中各化学组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捣碎草豆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其有效成分的提出量,增强疗效。这也符合对传统果实种子类药材的炮制应“逢子必炒,见仁即捣”的道理。
五、贮藏
通常采用木箱或纸箱封装,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草豆蔻经100℃密闭加热灭菌3小时后,达到卫生标准,用对照品进行比较,其薄层层析色斑、Rf值、挥发油含量、颜色变化等,均与原生药相符。国家规定,安全储存水分范围为11%~14%,储存保管定额损耗率3个月、6个月、1年及一年以上的库房损耗分别为0.8%、1%、1.2%、1.5%。运输定额损耗率200、201~500、501~1000、1000公里以上分别应控制在1%、1.2%、1.5%、2%。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