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花类药材
花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可放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置阳光下直接晒干,也可在低温条件下迅速烘干。但应保持颜色鲜艳,花朵完整,并注意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厚的香气,如金银花、西红花、旋覆花、红花、茉莉花、玫瑰花等。但尚有少数花类药材,还需适当蒸后才干燥,如杭白菊等。
五、果实与种子类药材
一般果实采收后可直接晒干,但有的还须烘烤烟熏,如乌梅等;还有些要切成薄片晒干,如酸橙(枳壳)、佛手、木瓜等;另有些是以果皮入药的,要先将果实切开,除去瓣和种子后再晒干,如栝楼等。而对于以种子入药的,可将果实采回晒干后,去掉果皮,取出种子即可,如薏苡、决明等;有的连同果壳一起干燥贮藏,以保持有效成分不致散失,如砂仁等;有的则要打碎果核,取出种仁入药,如杏仁、郁李、酸枣仁等。
中药材的干燥
中草药采收回来以后,在初步加工时均要及时进行干燥。干燥目的是除去药材中所含的水分,减少体积,便于运输和贮藏。干燥时要根据中草药种类,有效成分的性质,药材的特点,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干燥。常用的方法有日晒、阴干和烘干三种。
一、晒干法
可将药材薄摊在水泥板或石灰晒场上晒干,也有把药材摊开放在席子上置阳光下曝晒,如有条件搭架子,把席子放在架上则干燥得更快。晚上将药材堆起或盖好,防雨、露和防风刮走。经多次摊晒至干燥为止。日晒法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党参、薏苡等。
二、阴干法
阴干的方法,通常是将药材放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空气流通,使药材中的水分自然蒸发而达到干燥目的。此法主要用于花类及芳香性的药材。
三、烘干法
此法是利用火炕或放在烘房架子上烘烤,使药材干燥,尤适用于阴湿多雨的季节。烘烤芳香药材和含挥发油的果实、种子等药材,温度要低一些,一般不超过40℃。有些药材,如生地等,则用炕或焙的方法处理。
以上干燥方法,对于不同的中草药可灵活选用,但必须注意干燥温度,只有适宜的干燥温度才能使有效成分不受影响,而又能达到干燥的目的。特别是采用烘干法,一定要严格掌握与控制好温度。一般用50~60℃干燥,可抑制植物体内酶的作用,而避免苷与生物碱成分的分解。除特殊干燥外,一般为了防止花和全草类药材因水分引起的发酵、腐烂、变色或成分因加热而变化较多的,干燥应用40℃以下低温处理为好,其中以20~30℃为宜。根及地下茎类药材以30~65℃为宜;浆果类以70~90℃为宜。植物体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同,干燥的适温也异,含挥发油类者,宜25~30℃,含苷与生物碱类,宜50~60℃;含维生素类,宜70~90℃。
中药材的贮藏
中草药采收后,经产地加工干燥即可包装调运或贮藏。为了避免在贮藏期间产品回潮、发热、霉烂、虫蛀等而引起变质,故在中草药贮藏时,最好选择高爽、干燥、空气流通的房间或仓库来盛存。由于不同中草药的药性不同,贮藏保存的方法也不一样。比如对难以保存的药材及少数贵重药材,如人参、枸杞、三七、天麻、西红花等,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可置低温(-5℃以下)进行冷藏处理。为减少和避免中草药的变质现象,有时可利用两种药材同处贮藏(即混藏法),如泽泻与丹皮同放在一处,泽泻不但不易虫蛀,就连丹皮也不易变质。还可利用米糠或谷糠来贮藏药材。如于5~6月间在席上摊放已干燥的谷糠或米糠,将药材埋入糠中,也可以将药材与糠一层层间隔存放。例如白芷、党参等根类药材利用此法贮藏效果很好。
此外,按药材的不同性质可进行分类贮藏。如属于肉质、粉性大、甜香的药材易生虫,应放在熏库中贮藏,如栝楼等。而易霉药材,如远志、半夏、熟地等应及时通风,日晒或石灰吸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