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捕捉野生动物时,要根据引种需要考虑雌雄比例和年龄比例。如蝎子在自然界的雄比例为3:1,在人工养殖时各地都调整为二雌一雄,以保证较高的繁殖率。幼龄动物比成年动物具有易捕获、易运输、易驯化和易养殖等特点,所以在引种时多以幼龄动物为主,从年龄比例上适当搭配。
(3)检疫
很多野生动物饲养场,由于引种时不检疫而造成严重后果。野生马鹿的布氏杆菌病,训鹿的结核病,野猪的囊虫病,雉鸡的结核病都较普遍。在家养之前必须严格检疫。初捕之后要在原地暂养和观察一段时期,在运回到饲养场后,一般也应与原饲养的动物群隔离,等饲养一段时间之后再合群。
(4)运输
野生动物未经驯化,运输时比家畜、家禽类困难大,所以,在运输时要尽量缩短时间,避免时走时停和中途变换运输工具。一般来说,成年动物比幼年动物难运输;雄性比雌性难运输;独居性的比群居性的难运输;肉食性的比草食性的难运输。所以,在运输时应根据动物的体型大小,生理及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集中各地经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法:
1)遮光运输:对动物运输笼或运输棚严密遮光,不使留有孔隙。这样能使动物保持安静,减少活动,降低能量消耗。透光孔隙易引起动物探头,冲撞和拥挤不安。一般只有在喂食和给水时,才给予较大面积的光量,使动物顺利地摄食和饮水。
2)麻醉运输:个别运输困难和路程较近的动物可用此法。用口服、肌肉注射或喷雾等法将动物麻醉,待动物苏醒时即已运输到目的地。要求有较快的运输速度。
3)淋水湿运:这种方法多应用于鱼类、两栖类及某些种爬行类动物的运输上。这些动物虽然与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由于运输的水容器容量小,经过动物呼吸和排泄,易造成水质污染,溶氧量降低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增多,易使动物窒息或中毒。淋水湿运不但成活率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4)增水缩食:在陆生动物的运输过程中,保证充足的饮水是非常重要的。食物的质量要高,饲喂量不宜过多,既要保持良好食欲,又要防止过饱。代谢率较高的鸟类及小型兽类饲喂次数应较多,有些代谢率较低的耐饥动物饲喂次数要少,短日程运输甚至可以停喂。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