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流派正文

岭南罗氏妇科立足岭南走向世界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百年,薪火传灯,枝繁叶茂。崇文尚德重教,继承与创新并重。

发展与传承脉络

岭南罗氏妇科起源于广东地区,发源于清末,创始人罗棣华早年是晚清儒生,先在家乡佛山南海西樵山行医,以儒通医,后参加北伐,退役后在广州设医馆,以医为业,擅长于温病与妇人病,有妇科验方留存。

第二代传承人罗元恺幼承庭训,博览群书,精研古籍,勤于临证,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传于后人。他早年既得家传,亦接受系统的中医院校教育,1930 年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东省中医学院前身)就读,1935年以优秀毕业生资格留校从医任教。后担任该校校长兼广东中医院院长。他参与筹备广州中医学院,并先后任学院进修部主任、妇儿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创建了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房和妇科实验室,为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罗元恺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1962年和1978年均被评为广东省名老中医,是我国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专家,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中医妇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导师,199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继承人罗颂平、张玉珍1994年获出师证书。

罗元恺擅长内、妇、儿科,晚年精于妇科,先后主编《中医儿科学》第一、二版教材和《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教材及《实用中医妇科学》《罗元恺医著选》《罗元恺论医集》等多部专著。他在中医理论方面重视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首先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轴”是女性生殖调节的核心,构建中医妇科理论体系,对妇科学术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提出首重望诊的妇科诊法,推崇阴阳,重视肾脾,善用南药治疗妇科崩漏、不孕、滑胎等疑难疾病。根据长期临床实践形成的经验方,他研发了中药新药“滋肾育胎丸”和“田七痛经胶囊”。滋肾育胎丸被确定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荣获原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他还创制了“橘荔散结片”“罗氏内异方(益母调经祛瘀合剂)”等一批医院制剂。罗元恺作为全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中医教育家,为岭南罗氏妇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岭南罗氏妇科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罗颂平、张玉珍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罗颂平是罗元恺教授的独生女儿,从小帮父亲抄写书稿,立志从医。硕士研究生师从罗元恺,博士研究生师从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曾两度赴美研修,集家传、师承、院校教育与出国留学之综合优势,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流派传承工作室——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州市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的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名中医,201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8年入选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她主编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及规培教材《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中医妇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案例版《中医妇科学》(科学出版社)、《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广东高教出版社)等教材及《罗元恺女科述要》《罗元恺妇科经验集》等10余部专著。罗颂平引领着岭南罗氏妇科的可持续发展。

张玉珍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并师从罗元恺教授,参与了“滋肾育胎丸”和“田七痛经胶囊”的研发。她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医妇科名师。她主编“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及《新编中医妇科学》《卵巢早衰的中医药防治》等专著。“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09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优秀教材奖。

岭南罗氏妇科第四代主要传承人有朱玲、曾诚、赵颖、廖慧慧、史云。朱玲曾诚师承罗颂平,赵颖师承张玉珍、罗颂平,廖慧慧、史云师承张玉珍。五人均已获得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其中朱玲、赵颖、曾诚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廖慧慧、史云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岭南罗氏妇科第四代后备传承人有郜洁、曹蕾、曾蕾、宁艳、刘昱磊、郑泳霞、钟伟兰、陈启亮、吴钦兰、罗颂慧、罗曼茵等。其中郜洁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宁艳、刘昱磊、曹蕾、曾蕾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罗颂慧博士为罗元恺侄女,是香港的注册中医师,罗曼茵博士是罗元恺侄孙女,在德国行医。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流派传承工作室。传承工作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广东省多个市县及青海、香港等地,目前开设分工作站10个,传播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造福一方百姓。

流派文化

济世为怀,惠泽众坤。岭南罗氏妇科立足广府地区,致力于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岭南医学特色鲜明,具兼容性和创新性,疗效显著,造福桑梓。罗元恺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经验方补肾固冲丸,用于治疗肾脾虚弱型滑胎和胎动不安,80年代研发为中药新药滋肾育胎丸,其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率为88%~92%。近年来在多家医院的生殖中心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在胚胎移植前后使用滋肾育胎丸,有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降低流产率。90年代初,在滋肾育胎丸基础上优化处方,形成补肾与健脾并重的医院制剂“助孕丸”。

罗颂平团队对补肾与健脾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药效学作用主要是上调母胎界面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改善妊娠免疫调节,使TH1细胞因子的表达下调,TH2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降低子宫内膜血流阻力,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增强母-胎保护,减少母-胎排斥。近年来张玉珍致力于早发性卵巢功能减退的研究,根据患者证候特点,拟出经验方滋癸益经汤,临床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亦进行了药效学研究。主编出版了《卵巢早衰的中医药防治》。罗颂平吸取岭南医学用药精粹,结合妇科疾病特点,创制岭南妇科四季膏方。选用南药,配伍行气化湿之品,补而不燥,滋而不腻,攻补兼施,每料仅用2~3周,价格不贵,常年可用,有别于单纯在秋冬进补的大剂滋补膏方,成为岭南膏方品牌。

第四代传承人与后备传承人继承发扬罗氏妇科的临证思路与经验,在中医药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复发性流产与先兆流产、卵巢功能减退等方面都有所建树,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朱玲与曾诚博士先后到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和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挂职副院长,带动基层医院与西部地区妇幼保健院的专科建设。

尚德重教,精研岐黄。岭南罗氏妇科来自民间,服务百姓。先祖罗棣华从私塾先生到中医生,皆服务于乡邻,遇到贫厄病患,则不收分文,甚至赠与医药。罗元恺传承家风,使岭南罗氏妇科更加发扬光大。他从20世纪60年代当选广东省人大代表,到1978年起,连任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表达民意,为中医事业的发展积极进言提案。而他作为医师和教师,一生勤勤恳恳,有教无类;不论平民高官,均倾心诊治。当年他经常带学生下乡巡回医疗,返回广州后,时有乡下的患者找到家门口,他也不顾辛劳,耐心予以治疗。前辈的医德与师德流传至今,成为后辈的楷模。以仁心仁术行医,追求精诚至善,是岭南妇科人的共同信念。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成就了许多两代、三代医患情的佳话。

学术是流派的生命。流派是中医学术创新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土壤。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以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为理论框架,围绕调经、助孕、安胎的基本思路,从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卵巢早衰、不孕症等方面着手,建立了具有流派特色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在各传承工作站和学术会议进行推广。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如廖雅琪著《中医教育家罗元恺教育思想研究》、罗颂平主编《岭南中医妇科学(案例版)》教材以及《罗元恺中医妇科学讲稿》。流派工作室有博士生导师5位、硕士生导师3位、岐黄学者1位、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1位、广东省优秀中医人才2位。在中医流派的教育研究与实践方面,罗氏妇科独树一帜。

学无偏执,行有定见。中医学术流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又在传承与争鸣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凝练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与学术创新与发展的源泉。明清以降,地域性中医流派已形成诸多专科流派,产生了专科专病的诊治方法、验方乃至独门秘技,促进了专科理论与技法的发展,这是学科和专科的雏形。这些流派都有代表性医家,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色和技法得以保存与发扬。20世纪中叶,中医院校教育渐成主流,60年代以来,中医院校采用统一教材,培养具有趋同性的中医人才,而地域性特色弱化。

中医妇科流派之间的研究与交流启动较早。2005年,在上海举办了首次中医妇科流派学术研讨会,燕京萧氏、津门哈氏、岭南罗氏、浙派何氏和海派朱氏、蔡氏等6大流派聚首上海,成就了流派学术研讨的一段佳话。2009年,在广州召开流派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燕京、新安、海派、黔贵、岭南等妇科流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首次把流派研究纳入重点学科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发文设立首批64个中医流派工作室。第一批全国妇科流派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2月在广州召开。10余家妇科流派羊城论道,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其后还举行了燕京与海派、燕京与岭南、岭南与海派之间的交互拜师与协同带教,让新一代的流派传承人通过拜师、跟师,吸取多个流派的精华。

中医流派研究,应有开放的思维。流派是学术、技术特色的凝练,是学术与文化的结晶。流派是有生命力的,是活态的存在。研究中医流派,应该以开放的、发展的视野,摈除门户之见,系统梳理流派传承与发展脉络、师承的方法,通过学习与交流,比较不同流派之间的异同,挖掘流派的理论观点、独特技术和研究成果,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共谋发展。

罗元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学无偏执,行有定见”,正体现了中医专业自信以及岭南医学的兼容性、开放性和务实精神。

博学笃行,精诚至善。“博学笃行,业精于专”是罗元恺的座右铭,是岭南罗氏妇科遵循的治学精神;“继承创新,精诚至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训。以大医精诚之心,传承国医国学,学习新知,融汇创新,是流派发展与提升的路向。具有岭南文化特质的岭南医学,在历史上首开中西汇通之先河,当年把外来之香料化作海药,又率先接纳西学之见。时至今日,亦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在中医学五年制本科班,首先开设妇科方向班,设置数门特色课程,让学生由博而专,经10多年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通过国际性学术交流,使中医流派的推广走出国门,遍及五洲。近年来,岭南罗氏妇科传人在港澳台地区、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讲学交流。亦有大批港澳台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学位。2018年在北美设立岭南罗氏妇科传承工作站,其4位成员分布于美国、加拿大的4个城市。通过这个平台,在北美和欧洲的8个中医微信群开设岭南罗氏妇科系列讲座,向各国的中医介绍岭南罗氏妇科的理论特色、诊疗思路与案例,让更多的妇科患者受益于岭南妇科,这是首个在微信平台开设系列讲座的中医流派,反响热烈。2020年疫情期间,在岐黄网开设岭南罗氏妇科系列公益讲座,把岭南罗氏妇科的学术思想、学术经验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每期听众以万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岭南罗氏妇科立足广府,走向世界。

典型病案二则

卵巢早衰(罗颂平医案

某女,26岁,已婚。因“月经衍期10年,未避孕,2年未孕”于2010年12月29日初诊。患者自16岁月经初潮起,周期不规律,周期25~120天,经期2~7天,经量少,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近年常用人工周期治疗。末次月经(LMP):2010年8月24日(人工周期),烦躁,夜寐多梦,四肢欠温,带下少,性欲淡漠,小便频,大便2~3日一行。舌红,苔白,边有齿印,脉细。2010年12月30日查促卵泡生成激素(FSH):62.67IU/L,促黄体生成素(LH):17.33 IU/L,雌激素(E2):59pg/ml。

诊断:卵巢早衰,不孕症。

辨证:肾虚肝郁型。

治法:补肾填精,疏肝养血。

方药:当归10g,川芎10g,香附10g,熟地黄15g,赤芍15g,丹参15g,路路通15g,牛膝15g,白扁豆15g,苍术15g,郁金15g,鸡血藤30g,14剂。同时予胎宝胶囊、复方阿胶浆。

2011年1月12日二诊: LMP:2011年1月9日。量少,色暗红,舌红边有齿印,苔白,脉弦。

辨证:肾阴不足型。

治法:补肾填精,养血活血。

方药:熟地黄15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山药15g,杜仲15g,郁金15g,丹参15g,菟丝子20g,石菖蒲10g,佛手10g,广藿香10g,鸡血藤30g,14剂。

膏方:党参150g,黄芪150g,菟丝子300g,山萸肉150g,白术150g,山药150g,云茯苓120g,熟地黄150g,白芍150g,当归100g,黄精200g,淫羊藿100g,鸡血藤300g,何首乌150g,续断150g,杜仲150g,狗脊150g,桑寄生200g,覆盆子150g,石斛100g,女贞子150g,广藿香100g,丹参120g,香附100g,肉苁蓉200g,另加阿胶150g,西洋参150g,红参100g,蜂蜜300g,黑枣100g。 2011年6月22日复查:FSH:40.38IU/L,LH:11.77IU/L,E2:<20pg/m,以此方案继续治疗,或加枸杞子、巴戟天滋阴温肾,远志交通心肾,月经由不规律渐规律,经量由少至中,带下增加。

2012月2月29日(月经第2天)复查:FSH:16.89IU/L,LH:1.80IU/L,E2:49pg/ml。2012年4月妊娠,继续安胎治疗。后足月剖宫产1女婴。

产后月经复潮,月经不规律,因月经停闭3月余,拟备孕二胎,于2015年8月24日再次复诊。

2015年8月21日诊疗:FSH:66.23IU/L,LH:16.52IU/L,E2:21.86pmol/L,雄激素(T):0.26nmol/L。甲状腺功能三项正常,B超:子宫内膜厚3mm,余未见异常。仍以补肾填精,养血活血,兼疏肝解郁的治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2015年9月19日检查:FSH:53.06IU/L,LH:14.97IU/L,E2:60.45pmol/L,T:0.32nmol/L。

2016年1月9日经行第3天查:FSH:20.7IU/L,LH:4.52 IU/L,E2:60.84pmol/L。

于2016年下半年成功妊娠,2017年顺利分娩一健康婴儿。

按:卵巢早衰的病机特点是肾精早亏,天癸早衰,冲任早虚,肾虚、脾虚、肝郁均可导致,但源头在肾,核心在天癸早衰。所以补肾填精是治疗卵巢早衰(POI)的基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所以补肾健旺天癸,须注意阴阳间的关系,阳中求阴,静中有动。岭南罗氏妇科常用归肾丸、左归丸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滋肾常用熟地黄、紫河车、山萸肉、黄精、制首乌、枸杞子,温肾常用菟丝子、鹿角胶、巴戟天、仙灵脾、续断、桑寄生等,务求精生阴阳调,天癸健旺,冲任盛,卵巢功能振奋、恢复,经调子嗣。对于如紫河车、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因容易滋腻滞膈,且药材贵重,常制成膏方,充分利用药材,减少滋腻之性,方便服用。常用人参、党参、黄芪、五指毛桃、白术益气健脾,陈皮砂仁行气助运,补后天以助先天,且妇人以血为本,通过后天健运化生气血,保证气血充沛,“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景岳全书·妇人规》),血贵在流动灵运,常在补气行气的基础上配伍活血养血之品如鸡血藤、丹参、当归等以助调理气血,补气促血行,行气助血运,气血健旺,气血调畅,天癸有源,冲任通畅,胞宫充盈有度,振奋卵巢功能,则经调子嗣。

复发性流产(罗颂平医案)

某女,35 岁,已婚。

2008 年10月29日初诊:诉因“反复自然流产8次”来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前后四肢发凉,末次月经(LMP):2008 年10月29日。自2000~2007年底连续自然流产8次,均于孕 6 周余自然流产,其中清宫3次,均未行胚胎染色体检查。既往查夫妇双方染色体、地中海贫血基因、性激素、抗子宫内膜抗体、近期丈夫精液均无异常。近8年来,反复左下腹隐痛,妇科彩超提示未见明显异常。纳眠可,二便调,舌黯红,苔白,脉沉弱。妇检:子宫前位,活动度欠佳,左附件区扪及增粗,压痛(+)。

诊断:1.复发性流产。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丹参、赤芍、怀牛膝、郁金、延胡索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5g,三七、广藿香、香附各10g,鸡血藤30g,7 剂。配合中成药盆炎康合剂(院内制剂)口服,双柏油膏外敷左下腹。经治疗腹痛缓解。

2008 年12月B超监测排卵,C15天排卵,提示:小卵泡排卵(15mm×14mm),内膜偏薄(6mm)。

辨证:肾脾两虚。

治法:补益肾脾。

处方:党参、续断、淮山药、杜仲、北黄芪、白术、茯苓各15g,桑寄生20g,配合中成药胎宝胶囊。此后,以补肾健脾为基本治法,基本处方:党参、续断、山药、杜仲、金樱子、覆盆子、黄芪、白术各15g,桑寄生、菟丝子各20g,配合助孕丸及复合多元维生素调经、助孕。血瘀者,加丹参、鸡血藤、香附养血活血、疏肝行气;血虚者,加当归、阿胶养血活血;肝郁者,配合逍遥丸。调治 3 个周期后,嘱其试孕。

2009年5月妊娠。早期即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腹痛、腰酸,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补肾健脾。

治法:安胎止血。

方药:党参、菟丝子、桑寄生各20g,川续断、枸杞子、白芍、淮山药、杜仲、覆盆子、仙鹤草茜草根各15g,阿胶10g,砂仁6g,配合助孕丸,气虚明显,阴道流血未止,加边条参10g。阴道出血于孕10周停止。按上法治疗至孕13周,2009年底足月剖腹产一女婴。

2012年6月再次妊娠。孕8周自然流产,行清宫术。

2012年10月再次求治。辨证为脾肾不固,治法为补益肾脾。

方药:党参、川续断、淮山药、杜仲、金樱子、覆盆子、黄芪、白术各15g,桑寄生、菟丝子各20g,陈皮6g,配合助孕丸。如脾虚湿盛,选加炒白扁豆、布渣叶,白术改为麸炒白术;阴血不足,加二至丸。调治3个月经周期后,试孕,2013年7月妊娠,孕期予补益肾脾,固冲安胎治疗,未出现阴道流血,安胎至孕13周, 2014年3月剖腹产1男婴。

按:复发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中医称为“滑胎”,指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患者反复自然流产8次,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脾肾虚弱,冲任不固,胎失所系,气血亏虚,无以养胎,故屡孕屡堕。患者初诊时存在盆腔炎性疾病后,罗颂平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重视预培其损,肾主系胎,气以载胎,血以养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孕前重补益肾脾、补益气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使先后天之本充盛充足,气血健旺顺畅,并通过监测射频微创自凝刀(BBT)、排卵了解患者卵泡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容受性,避免小卵泡排卵受孕,常用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金樱子、覆盆子等温肾固冲;黄精、枸杞子、女贞子、白芍等滋补肝肾;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益气健脾;郁金疏肝解郁;鸡血藤、赤芍养血活血;孕后继续补益肾脾、固冲安胎,安胎至超过既往流产周数2周以上或孕3月。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传承岭南妇科 创新诊疗方法

下一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