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流派正文

火神派擅用附子的四大特点

归纳火神派擅用附子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广用、重用、早用、专用等几个特点,下面分别述之。

(1)广用:火神派治疗阴证几乎方方不离附子,认为:“凡一切阳虚诸证,如少气、懒言,身重、恶寒,声低、息短,舌润、舌黑,二便清利,不思水饮,心悸,神昏、不语,五心潮热,喜饮热汤,便血、吐血,闭目妄语,口臭难禁,二便不禁,遗尿遗屎,手足厥逆,自汗,心慌不寐,危候于般难以枚举,非姜附何以能胜其任,而转危为安也乎?”(《伤寒恒论·问答》)仲景应用附子,以“凡一切阳虚诸证”均“脉微细,但欲寐”为指征,病至少阴方用。郑氏则提出可应用,不必等到病至少阴才用。显然,郑氏扩大了附子的使用范围。

纵观火神派广用附子,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一,直接以附子为主药,最常见的就是四逆辈。郑钦安在论述四逆汤的功能时说道: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皆可服也。"(《医理真传·卷二》)“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予每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医法圆通·卷四》)。显然,郑氏扩展了四逆汤的治疗范围。

其二,在应证方剂中另加附子。这是因为“下阳为上中二阳之根,无下阳即是无上中二阳也”(《医理真传·卷二》)。凡见阳虚,均可加用附子。例如治阳虚怔忡心悸,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再重加附子”。“加附子者,取其助真火以壮君火也”(《医理真传·卷四》)。又如治头面畏寒者,“法宜建中汤加附子”。鼻渊、鼻浊而流清涕者,缘由阳衰不能统摄津液,治以封髓丹加安桂、吴茱萸,甚者,加姜、附二三钱,屡屡获效”(《医法圆通·卷一》)。

(2)重用:郑钦安认为,“阴盛极者,阳必亡,回阳不可不急,故四逆汤之分两,亦不得不重”(《医理真传·卷三》)。其书中随处都有“峻补坎阳”、

“大补元阳”、“大剂四逆汤”之语。例如,他治疗阴证口臭,“予曾治过数人,虽见口臭,而却纯阴毕露,即以大剂白通、四逆、回阳等方治之”。若二三剂后不见症减,认为病重药轻,“仍宜此法重用多服”(《医法圆通·卷一》)。可以说,火神派擅用附子,不仅体现在广泛应用附子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重用附子的剂量上。虽然郑氏没有留下医案,但据唐步祺先生讲,郑氏用附子常至100g、200g……超越常规用量,可谓前无古人。很多文献都记载“他常用大剂姜、桂、附等辛温燥烈之药,治愈阳虚重证而饮誉蜀中”。能用附子也许并不难,能用超大剂量者方显胆识与风格,人们称之为“郑火神”,也许更多的是惊叹于他所使用的超常剂量。仲景应用附子,最大量是3枚(桂枝附子汤及白术附子汤),约合今制80g,而且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痛。用于回阳时,四逆辈类方最多不过大附子1枚,约合30g。所以郑氏用量显然超过仲景,这正是火神派超常之处,显出其独特风格。后世火神派传人如吴佩衡、范中林、唐步祺、李可等用附子也常至100g、200g,甚至更多,确实显出鲜明的用药风格。后人常常议论火神派的惊世骇俗,也许主要是指“他们投用附子时的超常剂量,令人咂舌”。

(3)早用:火神派扶阳,提倡早用姜、附,“务见机于早”,稍见阳虚端倪即应用之,免致虚阳上浮、外越甚至酿成脱证,延至病势严重时才用。郑钦安在论述四逆汤时指出:“细思此方,既能回阳,则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皆可服也。何必定要见以上病形(指头痛如裂、气喘促等阳虚欲脱之状)而始放胆用之,未免不知几也。夫知几者,一见是阳虚证而即以此方,在分量轻重上斟酌,预为防之,方不致酿成纯阴无阳之候也。酿成纯阴无阳之候,吾恐立方之意固善,而追之不及,反为庸者所怪也。怪者何?怪医生之误用姜、附,而不知用姜、附之不早也。”(《医理真传·卷二》)四逆汤本为阳虚厥逆而设,不要等到阳虚欲脱时才用,“务审机于先”。他强调“凡见阴气上腾诸证,不必延至脱时而始用回阳,务见机于早,即以回阳镇纳诸方投之,方不致酿成脱证之候……凡见阳之下趋诸证,不必定要限以上病情(指四肢厥逆,二便失禁己成脱证)而始用逆挽,务审机于先,即以逆挽益气之法救之,自可免脱证之祸矣”(《医理真传·卷一》)。

(4)专用:郑钦安与张景岳在理论上都重视阳气,但在具体用药上则大相径庭。张景岳温补讲究阴阳互济,熟地与附子常常同用,体现阴中求阳;郑钦安则专用姜、附等纯阳温热之药,讲究单刀直入,不夹阴药。在《医法圆通》“阳虚一切病证忌滋阴也”一节中他明确表示:“凡阳虚之人,多属气衰血盛,无论发何疾病,多缘阴邪为殃,切不可再滋其阴。若更滋其阴,则阴愈盛而阳愈消,每每酿出真阳外越之候,不可不知。”

他认为,扶阳专用温热药物乃仲景所倡:“仲景为立法之祖,于纯阴无阳之证,只用姜、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并不杂一养阴之品,未必仲景不知阴中求阳乎?仲景求阳,在人身坎宫中说法;景岳求阳,在药味养阴里注解。相隔天渊,无人窥破,蒙蔽有年,不忍坐视,故特申言之”《医法圆通,卷二》)。“今人亦有知得此方者,信之不真,认之不定,既用四逆汤,而又加以参、归、熟地,羁绊附子回阳之力,亦不见效。病家等毙,医生束手,自以为用药无差,不知用药之未当甚矣”《医理真传·卷四》)。

郑钦安多次批评将阳八味(金匮肾气丸)视为扶阳必用之方的观点:“方中桂、附二物,力能扶坎中真阳,用此便合圣经,何得又用熟地、枣皮之滋阴,阴邪既盛,就不该用此。丹皮之泻火,益火而反泻火,实属不通”《医法圆通·卷四》)。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人参是补阴药而非扶阳之品,“用为补阳回阳,大悖经旨”,与景岳视人参为温阳要药截然不同。“仲景不用参于回阳,而用参于大热亡阴之证以存阴,如人参白虎汤、小柴胡汤之类是也。”“至于阴盛逼阳于外者,用参实以速其阳亡也”《医理真传·卷三》)。应该说郑氏这些观点,确实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郑氏反复批驳了世习对附子等药的偏见,其一是“阴阳不明”,当用而不会用:“世人畏附子、干姜,不啻砒毒,即有当服附子,而亦不肯服者,不胜屈指矣。嗟呼!阴阳不明,医门坏极”(《医法圆通·卷二》)。其二是喜清恶温,专究平稳,当用而不敢用:“只因世风日下,不究病之阴阳,专究方药之平稳。不知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多死焉;火猛烈,民望而畏之,鲜死焉。总之,水能生人,亦能死人;火能生人,亦能死人……学者苟能洞达阴阳之理,自然头头是道,又奚疑姜、附之不可用哉”(《医法圆通·卷四》)。

当然,火神派擅用姜、附,并非一概滥用,而是在准确辨证,认定阴证的前提下施之,“不知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予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医法圆通·卷四》)。“总之用姜附亦必究其虚实,相其阴阳,观其神色,当凉则凉,当热则热,何拘以姜附为咎哉?”(《伤寒恒论·太阳少阴总论》)由此可以看出,火神派立论施法并不偏颇。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心得派

下一篇:火神派注重扶阳,擅用附子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