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散结。主水肿;黄疸;消渴;癃闭;痈肿恶疮;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煮汁涂或滴鼻。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苦瓠,治黄瘅水气,大小便不通,必暴病实证,庶可劫之。若久病胃虚误服,必致吐痢不止,往往致毙,可不慎欤!其子,治鼻窒气塞,目疾胬肉血翳,取苦寒以降火也。
2.《神农本草经》: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
3.《药性论》:治水浮肿,面目肢节肿胀。下大水气疾。
4.《唐本草》:主水肿、石淋,吐呼嗽(呼嗽一作呀嗽),囊结淡饮。又煮以汁,渍阴,疗小便不通。
5.孟诜:主消渴、恶疮。
6.《本草拾遗》:煎取汁滴鼻中,出黄水,去伤寒鼻塞,黄疸。又煮令热,解开,熨小儿闪癖。
7.《日华子本草》:除烦止渴,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吐蛔虫。
8.《本草纲目》:治痈疽恶疮,疥癣,龋齿有虫NI者。
9.《植物名实图考》:能吐人,凡瘴毒多以吐解。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