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本草纲目》“发明”项:析误释毒

《本草纲目》“发明”项之论,既承袭了前贤的理论观点,亦反映了明代用药经验。其内容涉及药物机理的古今沿革,药物的主治功效及治疗机制,药物功效作用及特点的分析比较,药物配伍相须相使、相反相成,对于前人观点的正误予以辨析,分析药物的毒性与使用禁忌等,对于中药理论的发展,以及临床运用均有重要意义。

辨析前人观点之正误

辨析前人论述药物观点的正误,纠正错误,示人以正确认识。

寒苦之药,不但使人不能长生,久则气增偏胜。如《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黄连记载根:“【发明】时珍曰:本经、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说,惟陶弘景言道方久服长生。神仙传载封君达、黑穴公,并服黄连五十年得仙。窃谓黄连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素问载岐伯言: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酸入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所以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余味皆然。久则脏气偏胜,即有偏绝,则有暴夭之道。是以绝粒服饵之人不暴亡者,无五味偏助也。又秦观与乔希圣论黄连书云:闻公以眼疾饵黄连,至十数两犹不已,殆不可也。医经有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之说。此虽大寒,其味至苦,入胃则先归于心,久而不己,心火偏胜则热,乃其理也。况眼疾本于肝热,肝与心为子母。心火也,肝亦火也,肾孤脏也,人患一水不胜二火。岂可久服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以火救火,其可乎?秦公此书,盖因王公之说而推详之也。我明荆端王素多火病,医令服金花丸,乃芩、连、栀、蘖四味,饵至数年,其火愈炽,遂至内障丧明。观此,则寒苦之药,不但使人不能长生,久则气增偏胜,速夭之由矣。当以《素问》之言为法,陶氏道书之说,皆谬谈也。”

李时珍阐释指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记载,只有陶弘景说道方久服长生。李时珍认为黄连是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当中病即止,久服可导致肃杀之令常行,克伐人的生发冲和之气。其后,援引《素问》记载:五味入胃,各归所喜入,久而增气,物化之常理。气增而久,乃为夭折之由。王冰注释:酸入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久服黄连、苦参,反而为热,从火而化,导致脏气偏胜。所以不吃食物而只服丹药的人不突然死亡是因为没有五味的偏助。又引《秦观与乔希圣论黄连书》记载:传说有人因眼病而服黄连,多至十多两。进而解析,医经中有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之说。黄连虽属大寒味苦,入胃则先归于心,久服则如以火救火。眼疾本于肝热,肝与心为子母关系。心属火,肝亦有火,而肾为孤脏属水,因一水不胜二火。久服苦药致使心气有所偏胜,乃是以火救火。由此说明久服黄连之危害。明朝之荆端王素多患火病,医者予其服用金花丸,此药乃由黄芩、黄连、栀子黄柏四味组成。服用达数年,其火病更加严重,于是导致内障而失明。通过此例说明寒苦之药,不但不能使人长生,久服则易使气偏胜导致病情加重。临床使用苦寒药应当以《素问》之言为准则。

陶弘景言前胡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如《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前胡:“【发明】时珍曰:前胡味甘、辛,气微平,阳中之阴,降也。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

李时珍将前胡与柴胡的功用进行了明确区分,他指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属于阳中之阴,其性降。乃是手足太阴、阳明之药,其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不同。前胡功长于下气,故而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因气下降则火降,痰亦随之为降。所以有推陈致新之功,提出前胡为痰气之要药。李时珍认为陶弘景说前胡与柴胡同功是不对的,二者治疗证状虽有相同,但二药归经有明显差异。

补肺阿胶散用马兜铃,非取其补肺,乃取其清热降气。如《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马兜铃:“【发明】时珍曰:马兜铃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气寒味苦微辛,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钱乙补肺阿胶散用之,非取其补肺,乃取其清热降气也,邪去则肺安矣。其中所用阿胶、糯米,则正补肺之药也。汤剂中用多亦作吐,故崔氏方用以吐蛊。其不能补肺,又可推矣。”

李时珍解说,马兜铃体轻而中空,成熟则果实悬而裂开,像肺的形状,故而能入肺。此论体现取象类比的思想。马兜铃气寒味苦微辛,寒能够清肺热,苦辛能够降肺气。宋代医家钱乙用补肺阿胶散,并非取其补肺之功,乃是取其清热降气的功效,邪热去则肺自安。其方中所用阿胶、糯米,则是其补肺之药。汤剂中使用马兜铃,其剂量大则引起呕吐,故而崔氏方用此以催吐蛊毒。故而可以推导出其不能补肺。李时珍明确马兜铃清热降气的作用特点,对于临床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禁忌

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服用方法和禁忌,亦为发明项的重要内容之一。

用之不节,乃反成病。亦在用之有节。如《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葶苈:“【发明】时珍曰:甘苦二种,正如牵牛,黑白二色,急、缓不同;又如壶芦,甘苦二味,良毒亦异。大抵甜者,下泄之性缓,虽泄肺而不伤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而易伤胃,故以大枣辅之。然肺中水气膹满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则止,不可过用剂尔。既不久服,何至杀人。淮南子云: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乃反成病。亦在用之有节。”

李时珍阐释指出,葶苈子有甜苦二种,正如牵牛,有黑白二种,其作用有急缓的不同。又如葫芦,有甜苦二种,甜者泄下之性较缓,泄肺而不伤胃;苦者泄下之性较急,泄肺同时易伤胃,故用大枣辅佐使用。然而肺中水气郁积喘息者,非此药则不能除。但水邪去除,就停止使用,不可超用剂量。不长期服用也就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淮南子》记载:大戟能祛除水邪,葶苈子能治胀满,如果使用不节制,反而招致疾病。亦明确指出,其运用的要点在于使用有节制。

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如《本草纲目·石部·第十卷》砒石:“【发明】时珍曰: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鼠雀食少许死;猫犬食鼠雀亦殆;人服至一钱许亦死。虽钩吻、射罔之力,不过如此,而宋人着本草不甚言其毒,何哉?此亦古者礜石之一种也,若得酒及烧酒,则腐烂肠胃,顷刻杀人,虽绿豆、冷水亦难解矣。今之收瓶酒者,往往以砒烟熏瓶,则酒不坏,其亦嗜利不仁者哉?饮酒潜受其毒者,徒归咎于酒耳。此物不入汤饮,惟入丹丸。凡痰疟及齁喘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但须冷水吞之,不可饮食杯勺之物,静卧一日或一夜,亦不作吐;少物引发,即作吐也。”

李时珍阐释,指出砒石是大热大毒的药,其中砒霜的毒性最为峻烈。鼠、雀吃少许就能致死;猫、狗吃被毒死的鼠、雀也被毒死;人服一钱左右就可备毒死。然而宋人所著本草书记,没有特别说明其毒性,因为这是古人所说的礜石的一种,若与酒及烧酒一起吞服,则腐烂肠胃,迅速致命,虽用绿豆、冷水也难解其毒。当今做瓶酒的商人,往往以砒烟熏酒瓶,则酒不坏。喝酒的人暗受砒霜之毒害,却将问题归咎于酒。临床上砒霜不入汤剂,只是入丹丸。凡患痰疟及齁喘用此药,确有药到病除的功效。但须用冷水吞服,且服药后不可再吃其他食物,静躺一日或一夜,也不呕吐吐;进食少量食物,则引发呕吐。

知病在何经何脏方可用之,若误投之则害深。《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芫花:“【发明】时珍曰: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杨士瀛直指方云:破癖须用芫花,行水后便养胃可也。好古曰:水者,肺、肾、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脚,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别。不可轻泻。当知病在何经何脏,方可用之。若误投之,则害深矣。芫花与甘草相反,而胡洽居士方,治痰癖饮癖,以甘遂、大戟、芫花、大黄、甘草同用。盖欲其大吐以泄湿,因相反而相激也。”

李时珍指出,芫花、大戟、甘遂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停聚隐藏之处,缓服取效很快。但是服用不可过剂,若过剂则泄人真元之气。陈无择《三因方》,用十枣汤各味药研为末,以枣肉和为丸,用治水气引起的喘急浮肿,其用属于善于变通之方法。杨士瀛《直指方》记载:破痞块须用芫花,祛除水邪后,即养胃,能愈。王好古说,水由肺、肾、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都能到达。上而能达头部,中而分布四肢,下而能至腰脚,外而润泽皮毛,中而滋润肌肉,内而濡养筋骨。脉有尺寸之各部,有浮沉之不同。不可轻易使用泻利。当知其病在何经何脏,方可用之。若误投泻利,则危害很大。芫花与甘草相反,而《胡洽居士方》,治疗痰饮积聚病证,以甘遂、大戟、芫花、大黄、甘草同用。原是要使其大吐以泄湿邪,因相反为用,而达迅速泻利水邪的治疗目的。

甘遂苦性泄,寒胜热,乃泄水之圣药。但有毒不可轻用。如《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甘遂:“【发明】宗奭曰: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元素曰:味苦气寒。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大陷胸汤用之。但有毒不可轻用。时珍曰:肾主水,凝则为痰饮,溢则为肿胀。甘遂能泄肾经湿气,治痰之本也。不可过服,但中病则止可也。张仲景治心下留饮,与甘草同用,取其相反而立功也。刘河间保命集云:凡水肿服药未全消者,以甘遂末涂腹,绕脐令满,内服甘草水,其肿便去。”

援引寇宗奭之说,认为甘遂专于攻下逐水。张元素解释,其味苦气寒,苦性泄下,寒性胜热,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是泄水之圣药。水结聚胸中,非甘遂不能祛除,张仲景大陷胸汤用甘遂。但甘遂有毒不可轻用。李时珍指出,肾主水,水凝聚则为痰饮,溢于肌肤则为肿胀。甘遂能泄肾经之湿气,是治痰之本。但不可过服,宜中病即止。如张仲景治心下留饮,将甘遂与甘草同用,取其相反为用而获效。刘河间《保命集》记载:凡水肿病服药未能全消者,用甘遂末涂腹部,绕脐部用药填满,再内服甘草水,其水肿可消。

牵牛丸服,治大肠风秘壅结。不可久服。如《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牵牛子:“【发明】宗奭曰:牵牛丸服,治大肠风秘壅结。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好古曰: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利大肠,下水积。色白者,泻气分湿热上攻喘满,破血中之气。震亨曰:牵牛属火善走,黑者属水,白者属金。若非病形与证俱实,不胀满、不大便秘者,不可轻用。驱逐致虚,先哲深戒。”

援引寇宗奭之言,服用牵牛丸,治疗大肠风所致便秘壅结。但不可久服,因其有损脾肾之气。王好古解释,牵牛用气药为引药则入气分,用大黄为引药则入血分。牵牛通利大肠,可以下水积。其色白者,泄气分湿热,上于肺之喘满,且破血中之气。朱震亨说,牵牛属火,其性善行,黑丑属水,白丑属金。若不是病的症状与证候性质俱属于实,若无胀满、无大便秘,不可轻用。否则其驱逐邪气,攻伐而致虚,智者引以为戒。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固表敛汗汤临床运用

下一篇:渴引水浆新解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