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主治五痔。
【用法用量】方中黄芩,《直指·附遗》作黄耆。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地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生干地黄2两,地骨皮1两1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1分,柴胡(去苗)1两1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赤芍药1两1分,黄连(去须)1两1分,羚羊角(屑)1两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1分,百合1两1分,桔梗(炒)1两1分,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玄参1两,槟榔(锉)1两,茯神(去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项筋急疼痛,咽喉干,脐腹痛,四肢无力,血脏经脉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煎茯苓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地黄丸--《医统》卷七十一
【处方】生地黄(焙)半两,黄耆半两,防风1两,远志(制)1两,茯神(去木)1两,鹿茸(酥炙去毛)1两,黄芩1两,瓜蒌1两,人参半两,石苇(去毛)半两,当归半两,赤芍药4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气虚惫,膀胱淋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地黄散”。
【摘录】《医统》卷七十一
地黄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处方】熟干地黄(焙)半两,山茱萸半两,萆薢半两,当归(洗,焙)半两,续断半两,芎穷半两,黄耆(锉细)半两,五味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牛膝(去苗,酒浸,焙)半两,木瓜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气亏损,不能生肝,肝乏生气,遂多虚冷,肝肾脉俱弱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地黄丸--《本事》卷四
【处方】熟干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1两,牛膝(洗,锉,焙,酒浸1宿,再焙)3分,石斛(洗,去根)3分,肉苁蓉(水洗,酒浸,切片,焙)半两,茵芋(去梗,锉,炒)半两,防风(去叉股)半两,川芍(洗)半两,五味子(拣)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薏苡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血,补肝肾,祛风湿,壮脚膝。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食前酒吞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熟干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阴;牛膝气味酸咸平,入足厥阴;石斛气味甘平微苦咸,入足太阴、少阴;肉苁蓉气味咸温,入足少阴;茵芋气味苦辛温,入手足阳明;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川芎气味辛温,入足少阳、厥阴;五味子气味酸咸微温,入足少阴;桂心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厥阴;附子气味辛咸大热,入手足少阴;薏苡仁气味甘平淡渗,入手足太阴。此补虚祛邪之方也,虚而邪走下焦,不能即愈者,宜此缓治之。
【摘录】《本事》卷四
地黄丸--方出《圣惠》卷四十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生地黄30斤(捣绞取汁),杏仁3斤(汤浸,去皮尖双仁,点地黄汁研令如稀膏),胡桃瓤1斤(研如膏),大麻油1斤,丁香3两,木香3两,人参(去芦头)3两,牛膝(去苗)3两,白茯苓3两,栈香1两,沉香1两,安息香2两(锉如棋子,水煮烂用之),没石子5两,诃黎勒皮5两,柳枝皮3两(炙令干),盐花3两,乌麻油1斤(点地黄汁研,以净布捩汁),白松脂8两(炼成者),龙脑1分,白蜜1升,酥1升。
【制法】上除地黄汁及脂膏蜜外,共为末,然后都合一处,以诸药汁调和如稀膏,于3两口瓷瓶中盛,仍强半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地黄丸 补肾地黄丸 九味地黄丸 补骨脂丸 干地黄丸 地黄煎丸、生地黄丸 菊花丸 赤芍地黄丸 抑阴丸 断欲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