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D --> 地黄丸

地黄丸

地黄丸用于滋肾,阴,补肝血。主治肝肾阻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遗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囟开不合,羸瘦骨蒸,行迟、语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以及各种肿瘤晚期属肝肾阴虚者。此外用于养生保健,抗衰老,治疗早衰所表现的各类证候。
得令满,坐瓶于炉中砖上.四面以火逼之,候瓶中药沸,以柳木蓖搅之,时以匙抄,看堪丸乃止,候冷取出,以蜡纸密封头,勿泄药气。

【功能主治】补血,治气,益颜色,延年。荣养鬐发,坚齿牙。主须发早白,牙齿摇动。

【用法用量】食后含1丸,如小弹子大,有津液即咽之,日可3丸,夜卧时含1丸。只10日觉灵,100日变白为黑。初服药,处净室1月。

【注意】慎葱、萝卜、藕、蒜,常宜吃生姜。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

地黄丸--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生地黄1两半,杏仁7枚(汤浸,去皮尖,令黑),巴豆2枚(去皮心,炒令紫色),印成盐1两颗,头发1鸡子大(烧灰)。

【制法】上熟捣,炼蜡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散剂,名“地黄散”(见《普济方》)。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地黄丸--《圣惠》卷十九

【别名】干地黄龙

【处方】生干地黄1两,泽泻1两,山茱萸1两,萆薢1两(锉),薯蓣1两,牛膝1两(去苗),白术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蛴螬3分(炙令微黄),干漆3分(捣碎,炒令烟出),狗脊3分(去毛),车前子3分,茵芋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风痹,走无定处,及诸风痹。

【用法用量】干地黄龙(《圣济总录》卷十九)。

【摘录】《圣惠》卷十九

地黄丸--《千金》卷二十一

【别名】地黄煎丸、生地黄丸

【处方】生地黄汁2升,生栝楼根汁2升,牛羊脂3升,白蜜4升,黄连1斤(为末)。

【制法】上合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热,止渴,补养。主治消渴面黄,手足黄,咽中干燥,短气,脉如连珠。

【用法用量】地黄煎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八)、生地黄丸(《鸡峰》卷十九)。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脉如连珠,心脾结热可知,故用黄连专泻二经之积热,地黄滋血,栝楼根滋津,牛羊脂、蜂蜜滋肠胃之枯燥也。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

地黄丸--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处方】干地黄、栀子、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鼻有风热者,以葱涕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鼻疼者,加豉1合。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地黄丸--《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页)传授济急方论》

【处方】生地黄(研取汁,留滓)2斤,生姜(研取汁,留滓)2斤,蒲黄4两,当归4两。

【制法】上于银器内,用慢火取地黄汁炒生姜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各令干,四味同干,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腹痛,眼见黑花,或发狂如见鬼状,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胸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喉肿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或崩中如豚肝,脐腹(疒丂)痛,烦躁悸惚,四肢肿满,及受胎不稳,唇口指甲青黑。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用当归酒化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页)传授济急方论》

地黄丸--《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

【处方】地黄2两,王瓜1两(新瓦内用炭火烧灰存性,研),黄连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

地黄丸--《传信适用方》卷三

【处方】熟干地黄5两,苁蓉(酒浸)3两,天门冬3两,石斛3两,当归3两,防风3两,白茯苓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地黄丸  补肾地黄丸  九味地黄丸  补骨脂丸  干地黄丸  地黄煎丸、生地黄丸  菊花丸  赤芍地黄丸  抑阴丸  断欲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地黄二至丸        下一篇:大麦敷方

>> 返回中药方剂D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