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
【功能主治】补血,治气,益颜色,延年。荣养鬐发,坚齿牙。主须发早白,牙齿摇动。
【用法用量】食后含1丸,如小弹子大,有津液即咽之,日可3丸,夜卧时含1丸。只10日觉灵,100日变白为黑。初服药,处净室1月。
【注意】慎葱、萝卜、藕、蒜,常宜吃生姜。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
地黄丸--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生地黄1两半,杏仁7枚(汤浸,去皮尖,令黑),巴豆2枚(去皮心,炒令紫色),印成盐1两颗,头发1鸡子大(烧灰)。
【制法】上熟捣,炼蜡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散剂,名“地黄散”(见《普济方》)。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地黄丸--《圣惠》卷十九
【别名】干地黄龙
【处方】生干地黄1两,泽泻1两,山茱萸1两,萆薢1两(锉),薯蓣1两,牛膝1两(去苗),白术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蛴螬3分(炙令微黄),干漆3分(捣碎,炒令烟出),狗脊3分(去毛),车前子3分,茵芋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风痹,走无定处,及诸风痹。
【用法用量】干地黄龙(《圣济总录》卷十九)。
【摘录】《圣惠》卷十九
地黄丸--《千金》卷二十一
【别名】地黄煎丸、生地黄丸
【处方】生地黄汁2升,生栝楼根汁2升,牛羊脂3升,白蜜4升,黄连1斤(为末)。
【制法】上合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热,止渴,补养。主治消渴面黄,手足黄,咽中干燥,短气,脉如连珠。
【用法用量】地黄煎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八)、生地黄丸(《鸡峰》卷十九)。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脉如连珠,心脾结热可知,故用黄连专泻二经之积热,地黄滋血,栝楼根滋津,牛羊脂、蜂蜜滋肠胃之枯燥也。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
地黄丸--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处方】干地黄、栀子、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鼻有风热者,以葱涕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鼻疼者,加豉1合。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地黄丸--《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页)传授济急方论》
【处方】生地黄(研取汁,留滓)2斤,生姜(研取汁,留滓)2斤,蒲黄4两,当归4两。
【制法】上于银器内,用慢火取地黄汁炒生姜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各令干,四味同干,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腹痛,眼见黑花,或发狂如见鬼状,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胸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喉肿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或崩中如豚肝,脐腹(疒丂)痛,烦躁悸惚,四肢肿满,及受胎不稳,唇口指甲青黑。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用当归酒化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页)传授济急方论》
地黄丸--《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
【处方】地黄2两,王瓜1两(新瓦内用炭火烧灰存性,研),黄连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
地黄丸--《传信适用方》卷三
【处方】熟干地黄5两,苁蓉(酒浸)3两,天门冬3两,石斛3两,当归3两,防风3两,白茯苓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地黄丸 补肾地黄丸 九味地黄丸 补骨脂丸 干地黄丸 地黄煎丸、生地黄丸 菊花丸 赤芍地黄丸 抑阴丸 断欲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