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日华子本草》:治血气。
③《本草图经》:治气下膈,止刺痛。
④《纲目》:利大肠。治头风、瘙痒、秃疮。
⑤《本经逢原》:治痈肿,痰结、气凝诸痛。
⑥《医林纂要》:治击伤,解毒。
⑦《会约医镜》:能散气,故疝家必需。
⑧《植物名实图考》:清火毒,通滞气。
⑨《草木便方》:发表,除风。(治)风湿瘫痪,腰脚疼痛,跌打损伤。
⑩《分类草药性》:消饱胀,涂疮毒。
⑾《南京民间药草》:治腹痛、胃气痛。
⑿《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腹痛,水泻,鱼鳅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注意】
虚寒患者慎服。
①《唐本草》: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②《本经逢原》:肺寒咳嗽,寒痰作喘,胃虚畏食人勿服,以其辛香走窜也。
【附方】
①治肠炎,腹痛下痢:土青木香三钱,槟榔一钱五分,黄连一钱五分。共研细末。每次三至六分,开水冲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中暑腹痛:青木香根(鲜)三至五钱。捣汁,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青木香根一至二钱,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③治高血压:青木香根(鲜)二两。水煎服,红糖为引。(《江西草药》)
④治毒蛇咬伤:土青木香一两,香白芷二两。共研末,每用三钱,甜酒或温开水送服;另用不拘量,调敷伤口处。(《中医药实验研究》)
⑤治蛇咬及粪毒:肯木香、雄黄。共研末。调酒擦局部。(《四川中药志》)
⑥治疔肿复发:马兜铃根捣烂,用蜘蛛网裹敷。(《肘后方》)
⑦治指疔:鲜青木香,切碎,同适量的蜂蜜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⑧治皮肤湿烂疮:青木香,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⑨治蜘蛛疮(单纯疱疹):土青木香,研极细末,柿漆(即柿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究》)
⑩治牙痛:青木香鲜品一块,放牙痛处咬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本草求真》:青木香,诸书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恶毒,而致胸膈不快,则可用此上吐,以其气辛而上达也。感受风湿,而见阴气上逆,则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热也。
【临床应用】
①治疗胃痛
小蛇参根(北马兜铃根)对溃疡病、胃炎、胃痉挛及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胃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据2000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5%以上。一般服药1次可维持6~8小时药效。用法:㈠小蛇参根1.5~2克,洗净后置口中嚼细(或先研成粉末),用开水或酒送服。㈡小蛇参根1~2两,切片,用酒1斤浸泡2~3天;每服5~10毫升。㈢用小蛇参根制成3%酊剂,每服3毫升。上述制剂均在发病时顿服,或日服三次。
②治疗高血压病
㈠流浸膏:以80°乙醇浸渍,滤过后再收回乙醇,使其占流浸膏之10%。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10毫升,日服4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及服药次数。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50例,服药后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有20例,下降10~19毫米汞柱者17例,效果不佳13例。临床症状亦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有心区钝痛者俱见消失;气急、失眠、头痛、头晕,多有好转或消失。本品降压效果发生较迟,一般至第3周才开始有显著降压作用。血压降低后停止服药,仍可维持一段时期而不回升,若把剂量或服药次数减少,也能起到维持量的作用。㈡精制浸膏片:每片含土青木香6克。每次4~12片,日服3~4次。治疗Ⅱ、Ⅲ期患者53例,显效15.1%,有效43.4%。血压下降最快者在服药后4天,最慢者27天。收缩压的下降较舒张压明显,Ⅲ2期患者均无效。㈢提取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克。每日3次饭后服,第1周每次3毫升,第2周4毫升,第3周及以后6毫升。观察Ⅱ、Ⅲ期患者40例,治疗后或治疗期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或更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