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 陶弘景:麻黄用之折除节,节止汗故也。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
2.《纲目》:服麻黄自汗不止者,以冷水浸头发,仍用扑法即止。凡服麻黄药,须避风一日,不尔病复作也。凡用须佐以黄芩,则无赤眼之患。
【拼音名】Má Huánɡ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 Ephedra sinica Stapf 2.Ephedra equisetina Bge.3.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C.A . Mey.
采收和储藏:8-10月间割取绿色茎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六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干后切段供药用。
【原形态】
1. 草本状灌木,高20-40cm。木质茎匍匐卧土中;小枝直伸或微曲,绿色,长圆柱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明显,节间长2.5-5.5cm,径1.5-2mm。鳞叶膜质鞘状,长3-4mm,下部约1/2合生,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常向外反曲。花成鳞球花序,通常雌雄异株;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雌球花单生,有梗,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种子2,包子苞片内,不露出,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4.5-6mm,直径约4mm,表面有细皱纹。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2.直立小灌木,高70-100cm。木质茎粗长,直立,基径1-1.5cm;小枝细圆柱形,对生或轮生的分枝较多,节间较短,通常长1.5-2.5cm,直径1-1.5mm,纵槽纹细浅不明显,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2/3合生,常呈棕色,上部2裂,裂片钝三角形,长1.5-2mm。雄球花单生或3-4个集生于节上,无梗或有短梗;雌雄花单生,常在节上成对,无柄。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长卵多或卵圆形。种子通常1,窄长卵形,长5-7mm,直径2-3mm,多有明显的纵纹。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
3.灌木,高20-100cm。木质茎直立或匍匐斜上,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圆柱形,常被白粉呈灰绿色,有对生或轮生的分枝,节间长3-6cm,直径1-3mm,有细浅纵槽纹。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1/3合生,裂片通常3裂,稀2裂,裂片钝,裂片钝三角形或窄三角状披针形。雄球花通常无梗,数个密集于节上呈团状,稀2-3个对生或轮生于节上;雌球花2-3,成簇,对生或轮生于节上,无梗或有短梗。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长卵形或卵圆形,有长约1mm的短柄。种子包于肉质红色苞片内,不外露,种子通常3粒,稀2粒,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6mm,直径约3mm。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干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干草原、河滩附近及固定沙丘,常成片丛生。
2.生于干旱荒漠、多砂石的山脊、山顶或草地。
3.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m的干旱荒漠、沙漠、戈壁、干旱山坡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1. 分布于华北及吉林、辽宁、陕西、新疆、河南西北部等地。
2.分布于华北及陕西西部、甘肃、新疆等地。
3.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山东等地,以西北地区最为习见。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较干燥气候,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质壤土、砂土、壤土均可生长,低洼地和排水不良的粘土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及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应采取成熟饱满的种子,条播或穴播,条播开浅沟,行距30cm,穴播穴距30cm左右,每穴播种子20-30粒,覆土0.7-1.0cm,播后浇水,约径15d左右出苗,不需间苗,应注意松土除草。分株繁殖:多在秋天或早春进行,将植株挖出,根据株丛大小,每株丛可分成5-10株,先择高燥的地块,作成平垄,开沟,行距30cm,按株距30cm栽植,栽后覆土至根芽,将土压实后浇水。
田间管理 苗期和生长初期应该当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