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词典中药词典H正文

琥珀

【出处】《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Hǔ Pò

【别名】育沛(《山海经》),虎珀(《汉书》),虎魄(《广志》),江珠(《博物志》),琥魄(《后汉书》),兽魄、顿牟(《隋书》)。

【来源】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的碳氢化合物。从地层或煤层中挖出后,除去砂石、泥土等杂质。

【原形态】多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钟乳状及散粒状。有时内部包含着植物或昆虫的化石。颜色为黄色、棕黄色及红黄色。条痕白色或淡黄色。具松脂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断口贝壳状极为显著。硬度2~2.5。比重1.05~1.09。性极脆。磨擦带电。

【生境分布】产于粘土层、砂层、煤层及沉积岩内。产云南、河南、广西、福建、贵州、辽宁等地。

【性状】

琥珀

为不规则的块状、颗粒状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块状者可长达6厘米。血红色(习称血珀)或黄棕色,表面不平,有光泽。质松脆,捻之即成粉末。气无,味淡,嚼之易碎无沙感。以火燃之易熔,爆炸有声,冒白烟,微有松香气。

②煤珀

又名:黑琥珀。通常为多角形不规则的块状物,少数呈滴乳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色至乌黑色,略有光泽,若将表面黑色部分除去,则呈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样体。质坚硬,不易碎。气无,味淡,嚼之坚硬无沙感。

以色红、明亮、块整齐、质松脆、易碎者为佳。块碎小、质较硬、色暗棕者为次。本品不溶于酸,微溶于乙醚、氯仿及温热的酒精中。

【化学成份】主含树脂、挥发油。此外,含有琥珀氧松香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银松酸、琥珀脂醇、琥珀松香醇及琥珀酸等。

【炮制】

拣净杂质,用时捣碎研成细粉。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海药本草》:温。

③《本草正》:味甘淡,性平。

【归经】

入心、肝、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小肠三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妇女闭经,产后停瘀腹痛,痈疽疮毒,跌打创伤。

①《别录》:主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

②《药性论》:治产后血瘀痛。

③《本草拾遗》:止血生肌,合金疮。

④《日华子本草》: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结癥。

⑤《本草别说》:治荣而安心利水。

⑥《珍珠囊》:利小便,清肺。

⑦《本草正》:清心肺,消瘀血,痰涎。

⑧《玉楸药解》:凉肺清肝,磨障翳,止惊悸,除遗精白浊,下死胎胞衣,敷疔拔毒,止渴除烦,滑胎催生。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6分。外用:研末点、撒。

【注意】

阴虚内热及无瘀滞者忌服。

【附方】

①治小儿诸惊,四时感冒,风寒温疫邪热,致烦躁不宁,痰嗽气急及疮疹欲出发搐:真琥珀、天竺黄檀香人参茯苓各一两半,粉草三两,枳壳(麸炒)、枳实(麸炒)二昧各一两,水飞朱砂五两,山药一斤(锉作小块,慢火炒令热透),胆南星一两,金箔百片(去护纸,取见成药一两,同在乳钵内极细杵,仍和匀前药末用)。前十二味,除朱砂、金箔不入研,内余十味,檀香不过火外,九味或晒或焙,同研为末,和匀,朱砂、金箔每一两重,取新汲井水一两,重入乳钵内略杵匀,随手丸如绿豆大一粒,阴干。用葱汤化服,百日内婴儿每丸分三次投,二岁以上者止一丸或二丸。(《活幼心书》琥珀抱龙丸)

②治天吊惊风发搐:琥珀末一分,真珠末一分,朱砂末半分,铅霜半分,赤芍药末一分半。上拌匀,每服一字,煎金、银、薄荷汤调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琥珀散)

③治小儿胎惊: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为末,猪乳调一字,入口中。(《仁斋直指方》)

④治小儿胎痫: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为末,麦门冬汤调一字服。(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琥珀

下一篇:獾骨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