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大蓟地上部分粗粉1g,加乙醇,于水浴上温浸2h,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0.5ml溶解供点样用。另取绿原酸及芦丁乙醇液作对照品。分别点亲于硅胶G-0.5%CMC板上,用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开,于紫外灯(365nm)下,绿原酸显蓝色荧光,喷%三氯化铝乙醇试液后,芦丁显黄色。
【炮制】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大蓟炭:取净大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行瘀消肿。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瘰疬;湿疹;肝炎;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衍。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注意】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1.《品汇精要》:忌犯铁器。2.《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食之证。
【各家论述】
1.《唐本草》:根,疗痈肿。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肿也。
2.《本草经疏》:大蓟根,陶云有毒,误也。女子赤白沃,血热所致也,胎因热则不安,血热妄行,溢出上窍则吐衄。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证自愈矣。其性凉而能行,行而带补,补血凉血,则荣气和,荣气和故令肥健也。
3.《本草述》:大、小蓟类以为血药,固然。第如桃仁、红花,皆言其行血破滞,而此味则曰止吐血、鼻衄,并女子崩中血下,似乎功在止血也。夫小蓟退热固以止血,而大蓟下气更是止血妙理,盖气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