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山坡草丛、石缝中或村舍附近。也有栽培。
2.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林缘路旁及山坡草地。
3.生于海拔400-2500m的山坡、林下及山地岩石间。 4.生于海拔850-32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缘。
资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3.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等地。 4.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稍带冷凉而干燥的气候,耐荫性较强。耐寒,生长发育温度以15-25度为宜。能耐干旱。最忌酷热和雨水过多。为长日照植物,生长前期和中期喜光照。宜选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栽培,低湿地不宜种值。忌连作,与豆类和禾本科作物轮作较好。 栽培技术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目前生产上主要用鳞片、小鳞茎和珠芽繁殖。鳞片繁殖:秋季采挖鳞茎,剥取里层鳞片,选肥大者在1:500的苯菌灵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min,取出,阴干,基部向下插入苗床内,第2年9月挖出,按行株距15cm×6cm移栽,经2-3年培育可收获。亦可采用育苗箱育种。小鳞茎繁殖:采收时,将小鳞茎按行株距15cm×6cm播种,经2年培育可收获。珠芽繁殖:夏季采收珠芽,用湿沙混合贮藏于阴凉通风处,当年8-9月播于苗床上,第2年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挖取鳞茎,按行株距20cm×10cm播种,到第3年秋采收,较小者再培育1年。 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和5月间,各中耕除草1次,同时追肥、培土、用人畜粪水、油饼、草木灰、过磷酸钙等混合施用。亦可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5月下旬要去顶,并打珠芽,6-7月孕蕾期间,应及 时摘除花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选择无病鳞茎繁殖,并消灭传染病害的蚜虫。立枯病,要避免连作,注意排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撒石灰消毒。虫害有蚜虫,可用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射防治。
【性状】性状鉴别 (1)百合 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长1.5-3cm,宽0.5-1cm,厚约4mm,有脉纹3-5条,有的不明显。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 (2)卷丹 鳞叶长2-3.5cm,宽1.5-3cm,厚1-3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直的脉纹3-8条,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 (3)山丹 鳞叶长约5.5cm,宽约2.5cm,厚至3.5mm,色较暗,脉纹不太明显。 (4)川百合 鳞叶长2.5-5.5cm,宽约1.2cm,厚1-3mm。以鳞叶均匀、肉厚、质硬、筋少、色白、味微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1)百合 灰白色。①未糊化淀粉粒呈卵形或长圆形,两端圆或稍平截,直径5-50μm,长至80μm;脐点人字状、三叉状或马蹄状,层纹明显。②表皮细胞壁薄,微波状;气孔类圆形者,直径56-67μm,长圆形者直径40-48μm,长45-61μm,副卫细胞3-5个。③螺纹导管直径约至25μm。 (2)卷丹 米黄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呈长卵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29μm,长约至46μm,脐点不明显,呈人字状或短缝状,多位于小端,层纹隐约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野百合 喇叭筒 山百合 药百合 家百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