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B --> 百合

百合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的干燥肉质鳞叶。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下及山地岩石间。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③麝香百合(《汝南圃史》),又名:岩百合,红岩百合。

多年生草本,高约50~100厘米,鳞茎近球形,径约5厘米。茎直立,基部淡红色。叶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5~15毫米,先端渐尖或锐尖。花顶生,2~3朵,平生或稍下弯;喇叭状,纯白色,基部染成绿色;花被6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上方稍有反曲;雄蕊6;雌蕊1,花柱细长,上部弯曲,柱头头状。蒴果长椭圆形。花期初夏。

栽培或野生。分布贵州、广东等地。

【性状】

干燥的鳞叶,呈长椭圆形,披针形或长三角形,长约2~4厘米,宽约0.5~1.5厘米,肉质肥厚,中心较厚,边缘薄而成波状,或向内卷曲,表面乳白色或淡黄棕色,光滑细腻,略有光泽,瓣内有数条平行纵走的白色维管束。质坚硬而稍脆,折断面较平整,黄白色似蜡样。气微,味微苦。以瓣匀肉厚、色黄白、质坚、筋少者为佳。

药用百合有家种与野生之分,家种的鳞片阔而薄,味不甚苦;野生的鳞片小而厚,味较苦。

【化学成份】百合鳞茎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蛋白质、脂肪等。麝香百合的花药含有多种类胡萝卜素,其中大部分是顺花药黄质酯,占91.7~94% 。卷丹的花药含水分2.68%,灰分4.17%,蛋白质21.29%,脂肪12.43%,淀粉3.61%,还元糖11.47%,维生素B1_443微克%,B2_1829微克%,泛酸306微克%,维生素C 21.2毫克%,并含β-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百合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小白鼠肺灌流使流量增加,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蜍哮喘。

【炮制】

百合:拣去杂质、黑瓣,簸除灰屑。蜜百合:取净百合,加炼熟的蜂蜜(百合100斤用炼蜜6斤4两)与开水适量。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不沾手为度,取出,放凉。

《品汇精要》:"百合,蒸熟用。"

【性味】

甘微苦,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救荒本草》:"味甘辛,平。"

④《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

入心、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小肠四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手足厥阴,手足阳明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心、胆三经。"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费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来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1)润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2)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余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

①《本经》:"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②《别录》:"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

③《药性论》:"除心下急、满、痛,治脚气,热咳逆。"

④《食疗本草》:"主心急黄。"

⑤《日华子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杀蛊毒气,熁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

⑥《本草衍义》:"治伤寒坏后百合病。"

⑦《本草蒙筌》:"除时疫咳逆。"

⑧《医学入门》:"治肺痿,肺痈。"

⑨《纲目拾遗》:"清痰火,补虚损。"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肺热咳嗽,干咳久咳,热病后虚热,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蒸食或煮粥食。外用:捣敷。

【注意】

风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①《本经逢原》:"中气虚寒,二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求真》:"初嗽不宜遽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附方】

①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野百合  喇叭筒  山百合  药百合  家百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百两金        下一篇:百味参

>> 返回中药词典B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