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
【拼音名】 Bā Dòu
【英文名】 FRUCTUS CROTONIS
【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无臭,味辛辣。
【鉴别】取本品约0.5g,研碎,加乙醚10ml,浸泡 2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试管中挥干,加盐酸羟胺饱和的甲醇溶液0.5ml 及麝香草酚酞指示液 1滴,再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4滴,加热至沸腾,冷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三氯化铁试液3 滴及氯仿1ml,振摇,上层溶液显紫红色。
【炮制】生巴豆:去皮取净仁。
【性味】种子:辛,热;有大毒。根、叶:辛、温。有毒。
【归经】种子: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用法用量】种子:0.5~1分,内服去种皮榨去油,配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根:1~3钱。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巴豆霜 《中国药典》
【拼音名】 Bā Dòu Shuānɡ
【英文名】 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
【来源】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
【性状】本品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显油性。
【鉴别】取本品约0.5g,研碎,加乙醚10ml,浸泡 2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试管中挥干,加盐酸羟胺饱和的甲醇溶液0.5ml 及麝香草酚酞指示液 1滴,再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 4滴,加热至沸腾,冷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三氯化铁试液3 滴及氯仿1ml,振摇,上层溶液显紫红色。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100ml ,回流提取(6~8小时)至脂肪油提尽,收集提取液,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低温蒸干,在100℃干燥1小时,放冷,精密称定,即得。
本品含脂肪油应为18.0%~20.0%。
【炮制】取净巴豆仁,照制霜法(附录Ⅱ D)制霜,或取仁碾细后,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用法用量】 0.1~0.3g,多入丸散用。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巴豆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 Bā Dòu
【别名】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巴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巴米(《药材资料汇编》),双眼虾、红子仁、豆贡(《南宁市药物志》),毒鱼子、銮豆、贡仔(《中药志》),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