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邪”气是不正之“斜”气

中医经常会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到“扶正祛邪”,到底什么是“邪”,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答‘邪’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的思维回到产生这个概念的时代,原则是能用现代话讲出来更好,不能的话宁愿留存其原来古汉语的状态,也不可胡乱解读,不可破坏其本身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那么,是否如大部分人所说,“邪”从本质上讲是“审症求因”的产物,是想象、思辨的结果,而非确有其物?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经典中是怎么描述的。《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提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从这句来讲,虚邪、贼风并列,应该都是存在的,应是确有其物才是,否则如何“避之有时”?不能因为看不到贼风、虚邪便否认其存在。

“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邪”古同“斜”。《广韵》:“不正也。”《贾子道术》:“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春秋繁露》:“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故而“邪”的本义是“不正”。结合黄元御、彭子益等先贤圆运动的观点及经络理论,凡是导致机体气血运行异常或不循常道的因素,即可称为“邪”。无论有形的病毒、细菌,体内的瘀血、痰饮、浊毒,还是无形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太过或不及之气,均可成为邪气。例如,吃了冷饮或不洁食物,或肚子受风受凉,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寒邪或湿热之邪;冬季打雷,阳气不藏,造成很多人精气亏虚,来年多病温病,是为非时之邪。心神不正,不良的情绪,也是可以致病的“邪气”,如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也是使人体气血运行异常的“虚邪贼风”。同时,正、邪也是相对个人而言,有的人感觉夏天气热的难受,甚至因而生病,有人却觉得舒服得很,原有的疾病也缓解很多。四时天气和药物一样,其偏性可以治病也可致病,关键是这些因素是否有益于作用的个体。

“扶正祛邪”是中医的常用治疗原则。古云:“善针者,善导引也。”圆运动学说则提出了下气汤等方剂,并把经方导引气血升降的机理揭示出来,使我们对针灸与药物治疗原理相通有了更好的理解。运用针药等手段使气血运行顺畅,回归正常轨道,使气血分布回归正常,这个过程即是扶正也是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身心和谐健康时,气血运行正常,外在的致病因素很难导致气血逆乱,发生疾病;若人身体虚弱或心神不正,或有某处气血郁滞,则很容易受外在六淫邪气的影响,气血斜行,而生疾病。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小儿乳蛾高热方

下一篇: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析义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