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关于中医“证”研究的思考

证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为中医学家所重视。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中医事业的振兴,中医界对它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获得许多成果,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但进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存在于对证的认识和思路、方法上。

证的概念和内涵

证是机体对病因应答的综合病理反应,是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表现,这种反应和表现,有主、次,有本、标,有真、假;基本是整体性,也有系统性或局部性,可受自然、社会、心理等的影响。证用一组相关的症状表达,它随病的变化而变化。同病有异证,异病可同证,同证也有异症。有证必有病,有病未必都有证。

证的内涵主要是病位和病性,也有表示病的程度和阶段,不含病因、病机和病势。病因是发病的原因,所谓第二病因,实属病理状态的演变。病机是对证形成的理论阐述。病势是对病演变的推测和估量。

证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证是中医学术特点和优势在临床上的主要体现 中医学术的特点和优势是整体观念、恒动观点、辨证分析、综合治疗,这是中医的理论使然。而通过四诊,对病出现的证候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它反映着中医理论对疾病的认识和辨别,所以体现了中医学术的特点和优势。

证反映着中医理论,是研究中医理论的主要依据 中医理论来自临床实践,以证来体现,因而对它的研究,目前主要在临床,只能在人的身上。

证是中医有效防治疾病的关键 中医对疾病的防治,首先必须依中医理论进行辨证,然后方能论治,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有准确的解决方法。所以,证的判断是疾病防治的关键。

证的现代科学揭示,将推进医学变革 现代科学已出现从分析向综合、从局部到整体、从结构到功能、从静态向动态、从简单向复杂等转变;现代医学也向“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模式的方向发展,而证体现这种转变和发展的认病模式,但对它的微观变化—生物学基础不了解,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去揭示和阐明证的发生及其变化,将有新的理论发现,这些理论可预期能变革现代医学。

证是创建中国特色新医学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新医学,就是通过中西两种医学的结合,而创造出优于原两种医学的新理论、新防治方法的医学。而证体现着中医学术的特点和优势,当然是创建这种医学的重要内容。

证研究的主要内容

证的证候构成 这里指的是单一证的证候构成,如脾气虚证、胃阴虚证、气滞证、血瘀证等。证候构成中,应含有主要证候、次要证候和兼有证候,以利证的正确判断。

病的证型表现 这里指传统病或现代病的证型表现,如胃痞病的脾虚肝郁、脾胃湿热、脾肾气虚;消化性溃疡病的肝胃气滞、脾虚热郁、脾胃虚寒等,就是依各种病临床的实际证型。型是模式、类型,是复合的证,以别于单纯的证。

证的普通性、特殊性 各种病的证型表现,有的具普遍性,反映基本规律;有的呈特殊性,体现个别状况。注意与年龄、性别、季节、地域等的关系。

证的演变及其规律 观察证和证型在治疗过程中的演变,探讨其演变规律,有利于加深中医理论的认识和验证论治的确切与否。

证的现代科学探索 证是宏观表现,对它的发生机理,中医只能依传统的理论进行推理。随着科学的进步,证的机理也需要有现代科学的理论认识,就是揭示它的现代病理学基础,以利于理论的创新。

证研究存在的问题

证的研究进展慢、实用低、重复差。主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证的判断标准尚未统一 近20余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中医病证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但对证的判断标准不一,如脾气虚证,有的分4个主症: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体倦乏力;神疲懒言。有的分3个主症:胃纳减少,或食欲差;大便不正常(溏、烂、先硬后溏、时溏时硬);食后腹胀,或午后腹胀。反映出制定的专家认识不同。

病的证型分类差异较大 如胃脘痛,有的分气滞、虚寒、阴虚、火郁、寒凝、血瘀、食积7个证;有的则分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胃热炽盛、食积胃肠、瘀阻胃络、胃阴亏虚、脾胃虚寒7个证。便秘,有的分热秘、气秘、虚秘、冷秘4个证;有的分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脾虚气弱、脾肾阳虚、阴虚肺火5个证。这些不仅证各不一,表达的内涵和辨别标准也不同。原因:一是证名尚未规范;二是临床调查不够。

证的演变缺观察 多数证的临床研究,缺乏它的演变观察。病变证也变,仅有初诊的辨证,而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束证变化则缺少观察,这是不完全的,也少了治疗的检验。

病的选择说一实多 许多对病观察其证型的文章,说是一种病,其实是几种病,结果总结的证型是几种病的证型,不是一种病的证型。所以许多研究,报告同一种病,而证型相差甚多,脱离了实际。

证的现代科学探索指标单一 证是机体的综合反应,对它的现代科学探索,要依证的实际选择相应指标,才能反映客观。单一指标只能体现证的某一方面,如木糖实验,仅反映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的脾虚证等。

证研究的设想

明确证义,规范证名,统一标准 这是证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进一步整理历代文献后,结合中医各类、各科的专家,也可通过现代循证医学方法,对现有证含义的认识及制定的有关原则和标准进行修订,交各专业委员会讨论,最后由权威部门发布执行。证的判断,可采用主症、次症和量表的方法。应注意期、证、型的区别。

证的临床表现,要组织流行病学调查 这是证研究的关键,含病的证型和证的表现。用流行病学方法,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调查,选单一病和典型证入手,注意地域、季节、年龄、性别对证表现的影响,其结果应有主症、次症的不同呈现,反映普遍性或特殊性。

开展证的演变及其规律的观察 这是证研究的薄弱环节。对病、证的治疗过程中,观察它的演变,发现它的规律,以加深理论认识,提高疗效水平。

多指标探索证的现代科学变化 这是促使中医理论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证的现代科学探索,主在揭示它的现代病理学基础及其机理。由于证是一种综合反应,涉及的范围和层次较广,必须依不同的证,选相应的各种指标进行探索,才能完全反映证的现代病理变化,以推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化,从中也可有新的理论发现。所谓寻找证的客观指标为时尚早。

积极创造中医证的动物模型 这是深化中医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中医的理论,主要体现在证,而证目前只能在人身上反映,要作深入探讨是困难重重,只有通过动物仿造证的模型才能实现。当然,难度很大,可试从典型、单一的证入手,积极探求、循序渐进,可望获得成功。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桂枝汤有攻表之功

下一篇:黄连膏外敷治甲沟炎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