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伤寒论》用茯苓概要

茯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平,归心、脾、肺经,具有渗利水湿、补益脾胃、和中止呕、宁心益智、降冲逆之气、养阴生津等作用。《伤寒论》中运用茯苓之方剂条文多达20条,兹简要归纳如下:

渗湿利水 第71条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阳表证不解,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水道失调,邪水互结于下,以致小便不利,“烦渴”,乃至“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诸证皆由于邪水互结,不得下行所致,治以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渗湿。茯苓有渗利水湿之功,直达下焦,与泽泻相须为用,导水下行;桂枝温阳化气,化气又可助其行水。诸如水气内停,小便不利者,亦加茯苓以利之。

温阳化气行水 第73条云:“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汗出是表证未解,口渴源于水停下焦,气化不利,津液不得四布;不渴是由于水停胃脘,胃阳不足。治当通阳化气,温胃行水,方用茯苓甘草汤,方中茯苓配桂枝温阳化气行气,使水饮能有去路。

健脾利湿 第28条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此乃表证未解,水饮内停。方中茯苓配白术健脾补中,脾气健运,转输功能恢复,水湿自然可去,里水得利,表亦可解。

宁心安神 第11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以小柴胡加桂枝使内陷之邪从外而达,加大黄以清热和胃。少阳之邪得解,胃热可清,已断其致病之源,龙牡配茯苓重镇安神以宁心,既可行三焦停留之水,使小便自利,又可使烦惊、谵语等自愈。

益阴生津 第69条云:“发汗,若下之,病人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汗下后阴阳两虚,故既用干姜附子扶其阳,复用人参、茯苓益其阴,加甘草调和诸药而补益中气。世人多知茯苓有导水下行之力,而益阴之功却常常忽视。《名医别录》中云:“茯苓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茯苓配人参,阴阳双补,正如成无己注曰:“四逆汤以补阳,加茯苓人参以益阴。”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胃病证治七法

下一篇:黄连膏外敷治甲沟炎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