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冲脉不治 取之阳明

源于《内经》《难经》之冲脉为奇经八脉。冲脉既是血海,又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密切相关,其并于足少阴,隶属阳明,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具有调节肝、肾和胃气机升降之功能,其临床表现多为《内经》《难经》所言之“逆气里急”(冲气上逆)。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论亦涉及“冲气上逆”。陈修园之“冲脉不治,取之阳明”已具“冲胃气逆”之观。然而,后世对“冲气上逆”论及深者非张锡纯莫属。“冲气上逆之病甚多,而医者识其病者甚少”,因而张锡纯撰《冲气上逆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之文。“冲胃气逆”所说最详,其治则以降逆平冲为主,“冲脉不治,取之阳明”是对其学说的最好诠释。

冲脉与冲气上逆

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所以冲脉同时有调节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冲脉一词,见于《灵枢·五音五味》篇:“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素向·骨空论》亦载:“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细考古人对冲脉的命名,其寓意非常丰富。

“冲”字原写作“衝”。《说文》解:“冲为通道也。”《广雅》释:“动也,行也。”唐·杨玄操在注《难经》时曰:“冲者,通也。言此脉下行足,上行头,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故曰冲焉。”《太平圣惠方卷第一》亦云:“冲脉者,起于气冲,并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夫冲脉者阴脉之海也,冲者通也,言此脉下至于足,上至于头,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故曰冲焉。”此处冲脉的“冲”字即具有“要道”和“动”的双重意义,“脉”则是血气通行之道路。《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也。”现代医家通过对《内经》中有关冲脉论述详细考究,从冲脉的作用,冲脉的循行途径及其分支,冲脉的动静、逆顺等各方面加以认识,发现冲脉与现代解剖学中的主动脉及其分支相符合。

由于冲脉下至于足,上至于头,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故有“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之说。此内容见于《灵枢·海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 “胃为水谷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膻中者为气之海,脑为髓之海”,从另一方面表达了冲脉为血海的意思。同时《灵枢·逆顺肥瘦》篇亦记载:“夫冲脉者,五藏六腑之海也,五藏六腑皆禀焉。”所以,杨上善在注《黄帝内经太素》有关冲脉篇时说:“脐下肾间动气,人之生命,是十二经之根本,此冲脉血海是五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也。”冲脉同时又是奇经八脉之一。《难经·二十七难》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然。”冲脉是经脉之海,又是奇经之脉,是血脉系统中的主要管道,对血气的运行和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结构至大、功能至广的机体网络系统。

由于冲脉奇特的结构,决定了冲脉既是“五藏六腑之海”,亦是“十二经脉之海”,而人身之命无不以气血为要。《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言及女子生理时谓:“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灵枢·海论》亦云:“经水者,皆注于海。”《灵枢·五音五味》:“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故也。”因此,女子的生殖生育与冲脉之旺盛有很大关系。张锡纯对此的认识为:“此八脉与血室,男女皆有……在男子则冲与血室为化精之所,在女子则冲与血室实为受胎之处。”因而病理上为“是以女子不育,多责之冲脉”,其治疗月经失调与不孕亦多责之于冲脉。此即陈修园在《妇人良方·博济方论第二》中所说:“妇人病月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而致。”

对于冲脉之为病,除张锡纯所言“是以女子不育,多责之冲脉”外,冲脉之为病古人论述最多的主要是“冲气上逆”。《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难经·二十九难》:“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类经·经类卷九》谓:“冲脉挟脐上行至于胸中,故其气不顺则隔塞逆气,血不和则胸腹里急也。”由于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所以冲脉同时有调节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因而,其临床表现多为逆气里急所见之喘满,心烦,躁热,瘕病,少腹拘急而痛,嗌干,停经,不孕等。所以《内经》《难经》所言冲脉之“逆气里急”病证就指的是“冲气上逆”。此“冲气上逆”之病机及病证,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虽未明言“冲气上逆”,但所论均与冲气上逆相关。如《伤寒论》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场,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伤寒论》第386条中理中汤则有“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的描述。《伤寒论》第318条四逆散有“悸者加桂枝五分”的描述。《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载:“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记载的下焦阳虚,冲气上逆之“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记载妊娠反应:“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以上皆与冲气上逆有关。

《内经》《难经》论及冲脉生理尤详,对病理则仅见“逆气里急”,张仲景对其多有发挥。后世对冲气上逆之认识最为深刻及应用广泛者非张锡纯莫属,认为“冲气上逆之病甚多,而医者识其病者甚少”,且谓“即有识其病者,因未洞悉病因,其治亦不尽合辙”,因而撰《冲气上逆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之文,影响至今。

冲脉与冲胃气逆

冲胃气逆的生理基础是冲脉“下连少阴,上隶阳明”。肾虚、肝火、胃虚、痰郁等,都可导致冲胃气逆。

由于冲脉为奇经八脉,后世叶天士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对冲脉与经水的关系、冲脉与阳明的关系,均有着很透彻的分析。他指出:“冲脉隶于阳明。”亦指出:“凡经水之至,必由冲脉而始下,此脉胃经所管。”同时叶氏还指出:“冲脉上冲,犯胃为呕。”揭示了冲胃气机上逆的关联性。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冲脉及冲胃气逆的认识承接于《内》《难》诸家,发展于临床实践,在杂病中运用甚广,提出“冲胃气逆”的观点影响深远。他在该著作中论及冲胃气逆的地方有七十余处,涉及二十一个方,五十个证(案),从而在理法方药诸方面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此观点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冲胃气逆的生理病理基础,仍然与冲脉的循行及功能有关。《素问·骨空论》云:“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素问·痿论》亦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是以冲脉之血,总由阳明水谷之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经脉之本也。因而,张锡纯提出:“肾上为血海,奇经之冲脉也,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为其下连少阴也,故肾中气化不摄,则冲气易于上干。为其上隶阳明也,冲气上干,胃气亦多上逆,不能息息下行以运化水饮。”揭示了冲胃气逆的生理基础是冲脉“下连少阴,上隶阳明”。在论镇摄汤时说:“冲脉上隶阳明,故冲气与胃气原相贯通。”论倒经证时说:“冲为血海,居少腹之两旁。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均说明了冲气上逆易于犯胃而致胃气不降。

对冲胃气逆的病因,张锡纯认为有肾虚、肝火、胃虚、胃气上逆、痰郁以及大气下陷等,都可导致冲胃气逆。如论肾虚时说:“肾虚之人,冲气多不能收敛,而有上冲之弊。况冲脉之上系原隶阳明胃腑,因冲气上冲,胃腑之气亦失其息息下行之常,或亦转而上逆。”在论及因热痰郁于中焦而致冲胃气逆时说:“其为热痰郁于中焦,以致胃气上逆,冲气上冲。”

对于冲胃气逆证的治则,张锡纯指出:“治此证者,宜以敛冲、镇冲为主,而以降胃平肝之药佐之。”此外还提出了开胃镇冲、降胃安冲、清胃降冲、降胃镇冲平肝等治则,同时又创立了安冲、镇冲、敛冲、降冲、调冲、固冲、清冲、温冲等种种治冲诸法。可见,张锡纯的冲胃气逆观点,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实践上都有很强的指导及应用价值。

冲脉不治,取之阳明

冲气上逆,往往导致胃气逆,所引起之病证亦以胃气上逆为主。故陈修园所言的“冲脉不治,取之阳明”即指此。

“冲脉不治,取之阳明”见于陈修园《医学从众录·卷五·膈症反胃》,其在论述噎膈时说:“膈咽之间,交通之气不得降者,皆冲脉上行逆气所作也……张石顽(张璐)主于冲脉上逆,诚千古灼见。亦从仲景大半夏汤悟出。然必谓润下之剂反益其邪,是因其涎沫之多,而狃于见症之陋习也。冲脉不治,取之阳明。故仲景以半夏降冲脉之逆,即以白蜜润阳明之燥,加人参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澜水以降逆上之水饮,古圣之经方,惟仲景能用之。”《医学源流论》明确指出:“明于冲任之故,则本原洞悉,而后其所生之病,千条万绪,可以知其所从起。”

张锡纯冲胃气逆观是其临证对“冲脉不治,取之阳明”的进一步发挥,其生理基础是冲脉下连少阴,上隶阳明;病因病理是肾虚、心气不足、肝郁、胃虚、气逆、痰饮、冲脉受损等引动冲气上冲、胃气上逆;冲气为逆气,其引起来的病证涵盖了妇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其临证表现为呃逆、反胃、噎嗝、眩晕、吐衄、中风、满闷、奔豚气等。正因为“冲脉下连少阴,上隶阳明”,因而冲气上逆,往往导致胃气逆,所引起之病证亦以胃气上逆所表现为主。故陈修园所言的“冲脉不治,取之阳明”即指此。正确理解“冲脉不治,取之阳明”对辨明冲气上逆与冲胃气逆的关系,辨治疑难杂病有着重要的意义,亦最能体现冲胃气逆之说的临床价值。此点在张锡纯治疗冲胃气逆引起的临床辨证用药中可窥得一见。如张锡纯在治疗冲胃气逆时往往以赭石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治腹泻案

下一篇:黄连膏外敷治甲沟炎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