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属中医“瘿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气滞、痰凝、血瘀等因素导致的体质状态改变是甲状腺病发生的内因,情绪的异常波动及对生活事件的不良应激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治疗甲状腺病在健脾理气的基础上,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以清病源之后再图调体固本,同时加入调心药物,身心兼顾,则可收效显著。
病因病机
甲状腺疾病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包括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病变过程中,虚实夹杂贯穿始终。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与日俱增,过快的生活节奏导致生活起居失常。一则饮食不规律、无节制,暴饮暴食,生冷油腻,肥甘厚味,贪凉求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呆滞,其升降、运纳、燥湿的功能受阻,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湿聚于内,聚而生痰。二则脾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发为瘿病。三则生活压力的增加,情志不舒,忿郁恼怒或忧思太过,直接伤及脾运。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受阻,气滞于中焦,影响肝之条达,肝郁克脾,脾气郁滞,影响津液水湿运化,凝聚成痰,痰气凝滞日久,气血运行受阻,导致血行瘀滞,致使瘿肿较硬或有结节。此外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平素脾胃虚弱,则邪自内生,亦可气滞血瘀,痰凝日久成瘿。可见,对于瘿病,其标在于肝郁、痰凝、血瘀,缘于脾虚失运,肝失调达,气机郁滞。
治疗要点
治病必求于本。瘿病系本虚标实,以痰、火、郁为主要病机,临证则变化万千,错综复杂。故治疗甲状腺病在健脾理气的基础上,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以清病源之后再图调体固本,同时加入调心药物,身心兼顾,则可收效显著。
健脾理气为首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治疗中应重视顾护脾胃,健运脾气。脾健则气充,气充则气机畅达,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津行。反之脾失健运,中焦滞塞,气滞、血瘀、痰饮皆生。故调理脾胃可使五脏六腑精气充足,气机畅达,痰凝血瘀渐消,有利于疾病恢复。常用党参、陈皮、白术等健脾理气药物,尤重用白术。酌情配伍化痰散结、活血化瘀药物为辅。
化痰散结为要
甲状腺疾病多为有形之症,见颈部结节、颈前肿块、咽肿等。有形之邪当责之于痰。甲状腺病变皆有痰存在。痰为有形之物,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重要的致病因子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也是形成甲状腺病变最直接的原因。痰乃体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凝聚而成,其形成多归于脾。脾居中州,主司运化,为制水之脏,具有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若脾失健运,则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停而为湿,聚而为饮,凝而为痰。痰随气而行,聚于颈前,则成瘿病。故治疗应以化痰散结为要。
活血化瘀为佐
本病初起一般属于实证,病久易由实致虚,治疗中尤应着重辨明有无血瘀。因除脾外,甲状腺病的发生多与肝气郁滞密切相关。机体血液的正常循行及输布有赖于肝气的疏泄。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思郁虑,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利,而成血瘀。痰瘀交阻,聚结于目,则为眼突,搏结于颈则为甲状腺肿大。结者散之,血实者宜决之,治当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应与疏肝理气配合使用。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血瘀日久者,治之不可一味攻伐,当补益气血,以消瘀滞。
调体固本,以平为期
体质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个体化为核心和导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充分承载和反应个体特性的体质凸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生理状态下的个体特性的体现,也是疾病发生的内在环境和土壤,换言之,“体病相关”。对个体体质的辨识和把握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诊疗中的主要内容。结合《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相关理论及临床实践认为,瘿病的形成与个体体质密切相关。本病多发于气郁质、血瘀质及痰湿质。且不同体质之人发病后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气郁体质者平素性格悲观敏感,发病易表现为胸胁胀满、疲乏无力、腹胀腹泻、妇女月经不调。血瘀质者面色多晦暗,口唇颜色偏暗,面部色斑,发病见颈前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痰湿质者形体肥胖,发病有颈部觉胀,胸闷,呕恶,苔薄白,脉濡缓。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改善患者的身体内环境,即体质,真正做到调体固本。
擅用调心药
现代健康观念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机体不发生疾病,而且还应包括健康的心理状态。名医华佗曾提出“善医者先医心,而后医其身”。甲状腺疾病多发于女性,除甲状腺本身症状外,本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伴有焦虑,失眠,烦躁,抑郁等不同程度的情志失调表现。且相比较而言,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出现上述症状的比例更高,病症的严重程度更为明显。有研究发现:人们在发生心理不适时,较少以焦虑、恐惧及情绪变化等心理化的方式呈现,而是以头痛、腰痛和胸痛等躯体症状的方式呈现。患者就诊时往往以丰富、生动、多变的躯体症状为主诉,但其躯体症状与相应的医学检查不符,对症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学者称其为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这一现象在甲状腺疾病中同样有所存在。如某些患者器质性病变轻微,但所述的病症却极为严重。基于此,在治疗本病中常配伍入心经的药物,所谓“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在本病初期,常用清心火的药物,如栀子、淡豆豉、黄连等,后期则宜补益心阴、养心血为主,如酸枣仁、柏子仁之类。
典型验案
李某,女,38岁,2010年10月20日来诊。主症:颈前瘿肿,可触及结节,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胸闷腹胀,纳食减少,便溏,带下清稀,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B超显示甲状腺双侧囊性结节。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中医辨证:气郁痰阻。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健脾化痰消瘿。
处方:柴胡6克,浙贝母15克,煅牡蛎30克,玄参12克,枳实6克,白芍12克,姜黄12克,郁金12克,赤芍12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苍术6克,益母草30克,泽兰12克,桂枝9克,干姜6克,薏米30克,泽泻12克,清半夏9克,王不留行15克,夏枯草15克,7剂。嘱病人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油腻,忌腥膻之品。同时耐心告知,本病需精神放松则服药效果更佳,反之不利于治疗。
服药7天后复诊,胸闷腹胀,纳食减少状况改善,大便成形,守上方基础不变,随症加减,服药2月后复查:囊性结节明显减小,另一处基本消失。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