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秋燥湿热从何治

燥邪与湿热,本是一对矛盾,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吗?秋冬之际,中原地区此类患者并不鲜见。

事实上,古人对此类病机错杂、矛盾的疾病已有认识。清代俞根初《感证辑要》明确提出“肺燥脾湿”之论。秋燥湿热的形成与目前环境、饮食习惯关系较大。秋冬之际,北方地区多干燥少雨,且雾霾较重,这是燥邪产生的基础;目前人们饮食偏于油腻、辛辣,此易助湿生热,这是湿热产生的根源。燥邪侵袭,最先伤肺;湿热内生,易困脾胃。故患者一方面有干咳、口咽干燥、舌少津等肺燥津伤表现,另一方面又有口黏腻,胃纳差,便不爽,苔黄腻等中焦湿热证候。

此类患者治疗较为棘手,清燥润肺易助湿热,清热利湿更耗津液。《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甘露饮一方,开养阴润燥、清热利湿先河。此方以生熟地、天冬麦冬石斛黄芩茵陈枇杷叶、枳壳而成。笔者师其意,自拟一代茶方,对秋燥湿热轻证有一定疗效。

方药组成:桑叶10克,枇杷叶10克,芦根15克,白茅根15克,竹叶6克,竹茹10克,百合10克,陈皮3克。用法:加梨一枚,去核切块同煮后代茶饮,或放冰糖少许矫味(糖尿病患者不用)。

方义分析:桑叶、枇杷叶润肺清热;芦根、白茅根清热生津,兼可利湿;百合、梨药食兼用,可养阴润肺、清热生津;竹叶清热利湿;竹茹化痰清热和胃;陈皮理气和胃化湿。

本方重在治肺。肺为华盖,主于秋令,燥邪最易伤肺。肺为水之上源,水湿之化、湿热之生与脾胃、肺均有密切关系,先贤亦有“湿热治肺,千古不易”之说。本方药味轻清,味淡力薄,临床观察对秋燥湿热轻证有一定作用,重症患者仍需面诊医生,以免贻误病情。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芎芷石膏汤 合止痉散治头痛案

下一篇:黄连膏外敷治甲沟炎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