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红斑狼疮的中医治疗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0.4%~0.5%的SLE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患LE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卵双生子通患SLE的比率可高达70%(24%~69%),而异卵双生子该比率为2%~9%;目前发现与SLE有关的基因位点有50余个,多为HLAⅡ、Ⅲ类基因,如HLAⅡ类D区的DR2、DR3、DQA1、DQB1和HLAⅢ类基因中C4AQ。

2.性激素

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妊娠可诱发或加重SLE。但证据尚显不足。

3.环境因素及其他

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LE,可能与其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DNA发生改变或“隐蔽抗原”释放或新抗原表达致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相关。药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甲基多巴、异烟肼、青霉素等均可诱发药物性红斑狼疮。某些感染(如链球菌、EB病毒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临床表现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黏膜也可受累。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损害疏散对称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损害可融合成蝶形。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头皮上的损害可引起永久性脱发。陈旧性损害偶尔可发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上较少见,是一种特殊的中间类型。皮肤损害有两种,一种是环状红斑型,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红斑,呈环状、半环状或多环状,暗红色边缘稍水肿隆起,外缘有红晕,中央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面部及躯干;另一个类型是丘疹鳞屑型,皮损表现类似银屑病,为红斑、丘疹及斑片。表面有明显鳞屑,主要分布于躯干上肢和面部。两种皮损多数病例单独存在,少数可同时存在。皮损常反复发作,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内脏损害,但严重者很少,主要症状为关节痛、肌肉痛、反复低热,少数有肾炎、血液系统改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各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型。绝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即有多系统损害表现,少数病人由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发展而来。部分病人还同时伴有其他的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形成各种重叠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错综复杂,且多较严重,可由于狼疮肾炎、狼疮脑病及长期大量使用药物的副作用而危及患者生命。

深部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同样是中间类型的红斑狼疮。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颊部、臀部、臂部,其次为小腿和胸部。经过慢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治愈后遗留皮肤萎缩和凹陷。深部红斑狼疮性质不稳定,可单独存在,以后即可转化为盘状红斑狼疮,也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与它们同时存在。

新生儿红斑狼疮,表现为皮肤环形红斑和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有自陷性,一般在生后4~6个月内自行消退,心脏病变常持续存在。

药物性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可有浆膜炎。ANA、抗组蛋白抗体、抗ss-DNA抗体等可为阳性。停药后逐渐好转,病情较重者可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

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检查,免疫学检查,皮损的病理检查等。

诊断

DLE主要根据皮疹特点及皮肤病理检查。有条件者可做免疫荧光带实验以帮助确诊。SLE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综合确定。目前一般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患者具有11项标准中4项或更多项、相继或同时出现,即可确诊。

中医辨证施治

(一)治疗原则

本病I临床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必须辨明本虚和标实的主次。标实为主者,须进一步辨明在气、在营、在血,何脏受累,病之轻重缓急;本虚为主者,还须进一步辨其气虚、阳虚阴虚何者为主以及病位所在。治疗当根据本虚标实的主次,确立相应的治法。由于本病多见肝肾阴虚、热毒侵袭,故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实为本病临床常用之治疗大法。

(二)分证论治

1.阴虚内热证

主症:面部红斑,边缘清楚,隆起微肿,鲜红或黯红,上覆鳞屑,日晒或劳累加重,伴两颊潮红,低热乏力,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清热凉血。

方药:滋阴凉血汤。常用药物:知母12克,重楼12克,黄柏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2克,藕节12克,茅根30克,水牛角15克,元参12克,五味子12克,黄精12克,玉竹12克,泽泻12克,地骨皮12克,石斛12克,青蒿12克,麦冬12克,水煎服。知柏丸、化毒丸口服。

2.气滞血瘀证

主症:面部红斑成蝶形对称,颜色红,鳞屑灰白,黏着难剥,伴胁肋胀痛,头目晕痛,腹胀纳呆,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黯淡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涩或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活血化瘀汤。常用药物:柴胡12克,当归15克,香附12克,丹参30克,川芎12克,地肤子12克,蛇床子12克,白芍12克,郁金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枳壳12克,川楝子12克,薄荷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加味丸、活血丸口服。

3.热毒炽盛证

主症:发病急促,持续高热,皮肤出现红斑或瘀斑,可有吐血、便血、紫斑,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烦躁不眠,严重时神昏、谵语、抽搐,舌质红绛,苔黄或光剥,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方药:解毒化斑汤。常用药物:水牛角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2克,赤芍12克,金银花20克,重楼15克,虎杖15克,茅根30克,藕节12克,寒水石20克,玄参15克,紫草12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珍珠丸、羚羊粉口服。

4.气阴两虚证

主症:皮损红斑不退,色鲜红,高热后持续低热,手足心热,口渴咽干,心烦不眠,少气懒言,面色不华,关节酸痛,毛发脱失,舌红苔薄白或无,脉细数或濡数。

治法:益气养阴,通经活络。

方药:益气通络汤。常用药物:太子参20克,麦冬12克,黄芪30克,黄精12克,玉竹12克,山萸肉15克,知母12克,五味子12克,生地黄15克,玄参12克,沙参12克,石斛12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鸡血藤20克,甘草6克,水煎服。生脉丸、通脉丸口服。

5。心肾阳虚证

主症:皮损红斑不显或无红斑,形寒肢冷,腰膝疼痛,神疲乏力,面浮肢肿,心悸气短,腹冷便溏,舌体胖嫩,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阳补肾,活血通络。

方药:补肾通络汤。常用药物:熟附子10克,肉桂6克,熟地黄20克,山茱萸肉15克,山药30克,牡丹皮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人参6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丹参30克,补骨脂12克,桃仁12克,泽兰12克,车前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参茯丸、逐瘀丸口服。(曹元成)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下一篇:黄连膏外敷治甲沟炎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