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扶正回阳法治小儿阳虚发热

小儿高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在小儿高热的治疗中,清热解毒,透邪化滞是祛除邪热的主要治法。可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小儿发热运用常规的清热解毒透邪之法不仅无效,甚至反而加重,且还会出现自汗、肢冷、脉微等正虚阳微证候。如不仔细辨别,往往会造成误诊而致不良后果。

《经》曰:阳胜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可见发热与热证,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即发热不一定是热证,热证不一定都发热。此类患儿发热应属假热真寒之证,即本属寒证,外表反见热象。笔者在内江市卫生局和内江市中医学会整理编辑的《内江市名老中医经验集》中阅读到由内江市中医校李鹤老师撰写的“小儿高烧用热药的辨证一文”,受到启发,在临床上运用扶正回阳法治疗小儿阳虚发热,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此法和笔者临床实践心得总结如下。

  主要临床表现

小儿持续高烧2~3天以上,体温在38~39℃以上,稽留不退。汗多不止,躁扰不宁,神疲不食,口渴频饮,饮水不多,呼吸急促而浅表,舌尖红,舌体淡白。脉数疾无力。

  病机

为小儿为稚阳之体,其质娇嫩,易虚易实。罹患外邪,略施汗下,用药偏凉,而致阳虚阴盛,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而发热。高热日久,正气大衰,阳气伤残,正不胜邪,邪固因之稽留而不退。

  辨证要点

1、年龄和体质:(1)本病患儿一般多为1~5岁者,因其为雅阳之体,易虚易实。(2)多见于素体脾胃虚弱伴消化不良者或有慢性腹泄史者;(3)多见于面白体虚胖,易于汗出,阳气素虚者。2.高热在3日以上,热势稽留不退,汗出不止,并屡用清热剂而发热不退,诸症加重者。3.出现面色苍白,汗多,舌质淡,小便清,大便溏,四肢冷,脉无力等正虚阳微证者。

有上述病证,虽高烧40℃者,也可大胆使用回阳救逆之热性药。临床上只要抓住一二主症即可应用,因小儿阳虚端倪一露,变化最快,及早运用扶正回阳法,即可防止疾病发展,又可提高疗效,且对抢救危重病人有着起死回生之功。

  治法方药

治当扶正回阳,方用四味回阳饮加味:人参、附片、炮姜龙骨牡蛎、炙甘草(参附二药用量在10克以上)。如有兼证,应在治本的基础上稍作加减随证治之。此证辨治不仅小儿如此,成人亦如此。如舌红绛无苔,脉细数者,是阴液大伤,加沙参石斛麦冬五味子等药以养阴;便溏次多,肢冷,属脾肾两虚,加白术益智仁,并加重炮姜用量以温补脾肾;气短息促,动则更甚,是肾不纳气,加用黑锡丹镇之。

如果出现面色苍白,咳逆痰鸣,气喘大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呼吸浅促,等亡阳虚脱之危象时,患儿已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只宜大剂甘温回阳收纳,阳回则生,阳去则死,急宜在上方基础上加入山萸肉,以增强回阳固脱之功。或用山西灵石县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救治。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疏通血脉,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盛赞“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增强了仲景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即破格重用了附子、山萸肉后,使本方发生质变。笔者在临床上曾用此汤救治数例亡阳虚脱垂危病人,全数治愈,确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理中丸加减治疗“寒中”

下一篇:间隙组织液说与疏通经络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