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导致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本文从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方面探讨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强调的还是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因为大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这与中医传承并不矛盾。只有掌握了中医文化的精髓,才能够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强调的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同时,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中医教育中存在的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缺陷,要强调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传统中医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思考和创造。
一是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医虽然强调整体观,但我们现在的中医学科分类是模仿的现代医学的学科分类模式,划分为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又细分为内、外、妇、儿科等。而且现在有越分越细的倾向,不同课程之间又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这样,学生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却无法掌握中医的精髓。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势在必行。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注意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体系中精选、优选教学内容,强化课程内涵。按照重基础、强素质的思路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同时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启发性教学、讨论性教学等。
二是优化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建立创新教育体系,首先要构建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组织和管理知识,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得知识到主动地发现和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只有当一个教师对所授知识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以后,才能让学生掌握活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创新能力。而科研和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帮助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否则,就会出现知识陈旧、课堂教学几十年不变的情况。教师只有将教学、科研与临床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我们必须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否则就可能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三是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促进全面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水平的高低要围绕学生的认识活动展开,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首选要淡化课本和教师的权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真正平等、民主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抛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只有在一种民主的氛围下,才会有思维的活跃,才能有创新潜能的迸发。同时,要增加社会实践,全方位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他们所具备的各种素质和潜能才会更好的发挥。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