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打开东方思维的钥匙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只有形式逻辑加实验才能是科学,爱因斯坦却提出,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形式逻辑加实验的道路却形成了众多古代成就?中国的圣贤没有走上形式逻辑加实验的这两条路那是不用惊奇的,惊奇的是为什么取得许多古代的成就?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回答过,我们的答案:那是因为采用了非逻辑形式的思维,如象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等。

但为什么16世纪以后近现代文明没有在中国发生?这就是着名的李约瑟之问。近400年来,还原论一直占据世界科学的统治地位,一切以还原论的“科学标准”为标准来衡量事物,中医的思维方式亦必然受到冷落和质疑。但是在当代思潮中,涌现了很多新理论,比如说蝴蝶效应、沙堆理论。什么是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扇动了几下翅膀,2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了一场龙卷风,这是气象学中着名的理论。沙堆理论是指一颗细小的沙子的滑动会导致整个沙堆的崩溃,这是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既然蝴蝶效应、沙堆理论是理论,是科学,那中医学讲的提壶揭盖、逆流挽舟、釜底抽薪、 “膀胱者州都之官”是不是理论?是不是科学?他们都采用了类比、隐喻的方法建立理论模型,这是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最大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认为科学思维不仅仅是逻辑加实验,形象思维、隐喻、类比、思辨等都是科学思维,都可以取得光辉的成就。钱学森说:“形象思维是21世纪科学的突破口!”中医学以“象数”、“形神”、“气”构建的与单纯形态结构不同的整体认知模式和思维方法研究解读人体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现象是科学思维,而且是对接思维科学前沿的。所以,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研究不单纯是中医的问题、中国的问题,更是整个东方世界的问题、人类思想史上的问题。

研究中医原创思维为什么首先要构建思维模式

思维科学是科技领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前沿之一,是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当今思维科学跌宕的潮流中,人们开始认识多元文化及多元思维方式,重新回眸注视东方思维。中医学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成果,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原创性思维,是中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会名誉会长方克立先生指出:“中医是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最深的一门具体科学,它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可以说与中国哲学都有不解之缘,中医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中医学,中国哲学是不完整的。要了解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深入了解中医思维。”中医原创思维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它从本质上是不同于西方医学的思维模式,是东方思维领域中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打开东方思维大门的钥匙。

思维研究的路径很多,方法多样,我们为什么要首先研究中医原创的思维模式?什么是模式呢?美国建筑大师C·亚历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中,对于模式曾经有过经典的定义:“模式是用以描述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模式,人们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从而无需重复相同的工作。”由此,思维模式是对思维活动的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即用最精炼的语言勾画出该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的框架,同时它也往往反映出了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模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它是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医药历经几千年依然屹立于世界医林,没有被改造、代替甚至自行消失,退出历史舞台,除了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并仍能继续在世界医学领域里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中医原创思维的研究首先要回答中医总体思维模式是什么。思维方法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自觉运用的思维技巧和方法,是灵活、多变和多选择性的,具有不稳定性。而体系是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因其庞大而复杂,难以被人们无数次重复地使用,因此,抓住了模式就抓住了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核心,抓住了基本的规律和特征。

纵观医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医学上的每次飞跃与进步,无不与医学模式、诊疗模式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术界对于医学模式的演变基本概括为从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多次演变,它的每次演变都使医学向更加成熟、更加融合的科学迈进一步。现在提倡的个体化诊疗模式,4P医学模式等莫不以“模式”作为引领与驱动,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方克立先生认为:“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去认识中医理论的独特性、科学性、现实性及其局限性,可能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亦说:“近百年来,社会各层面对中医质疑之声不断,我想这主要是由于思维模式不同造成的,思维模式不同导致认识上的差异。因此,认真研究和构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提出与论证

1、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提出

笔者带领课题组经过大量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将中医原创思维凝练出“象-数-形-神-气”五个基本要素,并广泛征求哲学界专家、国医大师、临床医生、科研人员、教师及学生等意见,经过5次调整与修订,最后确立了“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

“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是否符合思维模式的本质要求?思维模式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它不仅对人们的思维活动起着指导或制约的作用,而且概括了人们社会实践中所使用的认识工具,是主体理性活动和感性活动的历史积淀。该模式涵盖了中医思维的要素,即“象数”、“形神”、“气”,概括了中医思维认识的工具即“取象运数”和本原的“气”,反映了思维认识过程是从现象的外在性深入到实体和本质,理清了思维要素间的关系,形成了“象数观”、“形神观”、 “一元观”,符合中医学整体思维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独特的原创性思维。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指出:“这一观点涵盖了中医思维模式的几个最重要的要素‘象数’、‘形神’、‘气’,理清了这几个思维要素之间的关系……指出‘象数观’、‘形神观’、‘气一元论’作为中医思维的三要素,符合中医整体思维特征。这一命题既考虑到中医思维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又概括了中医思维认识的工具和本原。”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亦言:“‘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是中医学的原创思维模式。该模式完全符合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要素的界定。”

2、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论证

(1)“取象运数”的象数观

文献证据:为了揭示中医原创思维的内涵,我们整理和查阅了上千篇文献,涉及中医学、西医学、中西方哲学、思维科学、发生学等方面的内容。医易同源,象数思维源于《周易》,是《周易》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周易·系 辞》谓:“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中医学实践的整个过程贯穿着取象思维,我认为其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活体取象-取象测藏-据象类推,这在《内经》中已明确体现。活体取象是中医理论思维的起点,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言:“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当认识主体在获得“象”的信息后,进而司外揣内,如《素问·评热病论》言:“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通过援物类比,把握对象的世界联系,如《素问·五脏生成论》提出:“五脏之象,可以类推。”

象思维包含具象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应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具象思维是感官对于客观事物可以具体感知的,即视、听、嗅、味、触所觉之象。形象思维是主观对于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具体感知和反映。如中医学弦脉之“端直以长,如按琴弦”。意象思维是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的形象在感性直观的基础上,经过人为抽象、概括,体悟联想而提炼出来的无形可感的观念之象,如“医者,意也”。应象思维,“应象”即人与自然有对应、适应之象,事物可见之象或模拟物象的象与人体生命之象有着对应的关系。如《素问·脏器法时论》与《素问·生气通天论》等篇确立了中医天人相应的阴阳时间医学,有时节律、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等。

运数思维是中医学另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中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即是用“数”进行比类的体现。中医学以象数构建中医理论,三阴三阳、五运六气、藏象、经络穴位等与“象数”皆有深刻联系。《黄帝内经》有“数与形”的原始数学思想,有生命运动的“大数”、“常数”等定量思想,以及对色、脉变化数量的揣度。

专家流调证据:在对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论证的过程中,专家一致认为“象数”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指出,中医象数思维模型源于易道的象数思维模型,是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模型……中医“象”思维模型还未很完全精确地、数量化地把握和反映人体各个脏器实体的所有生理结构功能、病理变化, “象”思维需要修补,关键在于落实在“类”时的适宜程度,也就是精化和量化程度,认为象思维模型不能完全概括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模型,人体生理病理均需要精化和量化,即运数思维,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二者密不可分。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其忠教授亦认为,作为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在强调“象”,所谓象为信息、以象测藏、象为态势体悟的同时,应“象数”并称,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即中医学特有的象数思维,指出了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二者的统一性。

群体研讨证据:为了能够使中医原创思维课题的研究更能反映其学术真实性,笔者带领课题组组织并参加了多次会议,有高层论坛、专家论证会和小组聚焦讨论等。

在科协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王树人先生指出:“悟性的‘象思维’

咨询电话:010-84132590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