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转瞬又到清明节了。清明节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礼俗,中医药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明踏青强身健体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此时春暖花开,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后世历代承袭。欧阳修就有“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佳句来勾画人们游春的动人场面。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更是暗合人身体地需要。中医认为,春季是机体生长的重要时期,清明时节春游踏青必将助阳气生发,顺应肝脏升发、条达之性,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帮助人们去除体内积滞,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筋骨变得更加灵健。难怪程颢有诗云,“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食俗里的中药香
清明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们亦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浙江人喜吃嫩莲拌糯米粉做成的“清明狗”。莲藕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本草纲目》称其为“灵根”,经常食用能“令人心欢”有补益气血、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之功;糯米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故民间有“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的说法。
清明吃鸡蛋又叫吃“节蛋”,称吃了一整年都有好身体。中医认为,鸡蛋含有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可补肺养血、滋阴润燥,用于气血不足、热病烦渴、胎动不安等,是扶助正气的常用食品。贵州苗族侗族自治州许多地方清明节要上山采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艾又被称为“医草”,《本草》载其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清明果也是节令食物,形似饺子,做外皮用的是清明草,其学名为鼠鞠草,《日华子本草》说它能“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用于咳嗽、痰喘、风湿痹痛”。江南清明节令食品是青团,它色泽鲜绿,香气扑鼻,其中的雀麦草汁能清心败火。广元农家有吃清明螺的习惯,《日用本草》说螺蛳“解热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疮肿”,《次膳正要》说它“治肝气热,止渴”,真是“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
桃花梨花美容颜
清明时节,“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粥也成了人们清明节的最爱,原料是桃花、粳米、红糖。桃花可以选取干品代替,若有新鲜花瓣则更佳。从中医角度看,此粥有美容功效,还可以活血化瘀。其中桃花主除水气,破石淋,下三虫,悦泽人面;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红糖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清明踏青,川北的姑娘媳妇还喜欢捡拾随风而飘的梨花美容,中医说梨花能去面黑粉刺。
清明习俗祈愿健康
古代巫医并存,先民们的巫祝祭祀鬼神,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间自然有对身体健康的祈愿。这与中医药的目标是一致的。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民间有“戚高纸鸢望天流,滞运流晒好运到,长命富贵步步高”的民谣和传说,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节民间有戴柳插柳的习俗。清光绪二年《怀安县志》记载,清明“插柳于门,男女亦各戴之。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据说戴柳插柳都是为祈福辟邪之用,人们认为清明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就记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但在一些地方也有清明插柳“纪年华”之说。宋代将男女成年行冠礼的时间统一定在“寒食”节,“凡官民不论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梦梁录》)戴柳即为成年标志。据此后世便有“纪年华”之遗俗,并演化成妇女戴柳球于鬓畔以祈红颜永驻的习俗,表现出她们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古时人们在清明节将鸡蛋煮熟涂成“五彩蛋”,投于河中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据说食后便可孕育。这大约是缘于春季是万物孕育的季节,与鸡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而形成的美好愿望吧!
清明节俗重祛邪防病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上巳节祓禊的习俗,来祓除病气,修洁净身。暮春三月,芳草萋萋,香蕙遍地,香蒲、白蒿、兰草,都是于人身体很有裨益的植物。山谷溪流处,常有人将事先采摘好的兰草香芷洒入水中,用浸泡过药草的水濯洗脸及手,且手持香蕙,在河里蘸水,互相洒在头上、身上,同时心中许愿以消灾祈福。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是当时人们祓禊的生动写照。
在川北旺苍,清明节人们还流行头戴荠菜花,主要是为了驱虫明目。“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开花后已不能食用,只能当作药材了。中医认为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明目等功效,能治尿血、吐血、腹泻、水肿等症。顾禄《清嘉录》也记载:“荠菜花,俗呼‘野菜花’。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呼‘眼亮花’。”荠菜花驱虫明目的效用在《食性本草》和《本草纲目》中皆记载。
广西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别录》就说“田螺汁主目热赤痛,止渴”,柳叶也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
清明节俗之所以能穿越时空、历经沧桑而盛行不衰,是因为它已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文化符号。梳理其中的所蕴含的中医药文化,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清明节民族传统文化地理解。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