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培养基于传承的中医药创新人才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大趋势,对中医药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重点突出中医药人才培养“重传承、重实践、重人文、重创新”的特点,以“提供资源、加强指导、注重评价、综合配套”为原则,强化“知识、技能、态度”的协调发展,达到“继承与创新”、“中医本色与时代特征”、“国际化与现代化”的有机融合,构建基于传承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中医药课程体系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上海中医药大学围绕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原有学分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课程模块,按照“重组与整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贯通,人文与专业相融合”的原则,以“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强化中医特色人文通识教育”为重点,以中医药特色探究式学习模式改革为贯穿,推进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手段、评价方法改革,在国内中医药院校率先进行中医药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全面优化现有课程体系与模块结构,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课程和特色课程,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一流的品牌课程群,成为中医药院校创新课程和探究学习研究中心。

重点围绕构建中医药院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优化中医药核心专业课程群、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相关配套及引进课程群、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的中医药探究式学习模式改革等四个方面开展建设。通过建设,实现中医药专业课程群的优化。

  提高科学研究素养及能力

建设完善中医药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各级各类重点学科及研究中心的资源优势,通过科研基本素养培育模块、自主设计性实验模块和课外科研创新能力拓展训练模块的建设,搭建贯穿“基础和临床、医药融通、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素养及能力训练平台,强调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为中医药人才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素养培养提供实践舞台,并使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今后自主学习营造目标和动力,而且能够充分锻炼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围绕中医药专业科研工具类课程及实验类课程体系改革、科学创新基本能力训练互动系统及相关资源库建设、课外科研创新能力拓展训练模块(包括以大学生科学商店为主体的创新服务训练平台、大学生创业教育拓展课程、创业教育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活动)等方面开展建设。

通过建设,使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完成满足拔尖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基于中医药学科特色以及临床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形成基本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分布合理的互动性的实验教学平台。

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及技能训练

围绕提升学生中医继承能力,继续探索“早临床、多临床”实践新模式,并以“早期导入临床,后期基础回归”为主线,结合中医师承教育的优点,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从基础到临床”的全过程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重点围绕以示范中医教学病房为龙头的临床教学基地达标工程、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中医学技能实训新模式、名老中医工作室学习模式建设、创新中医临床评价能力考核模式等四个方面开展建设,并着力建立中医临床四诊数据库及相关训练系统,以及与实习进程相对应的中医学技能实训课程。

建立与临床实习轮转计划相适应的实训教学运作方案,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从基础到临床的全程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借助“名医、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医名家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中医临证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加强中医人文及德育教育

为增强学生追求卓越的自觉意识,基于心理成长规律和不同学习阶段,采取“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相结合,行为规范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中医人文以及职业素养教育计划。

重点围绕中医人文及德育递进教学计划建设、学生成长及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及导航计划、以中医药社区服务为载体的学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精品社团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开展建设。

  建立中医药院校教育评价体系

以引领国际中医药发展方向为目标,以体现不同院校类型、不同人才培养定位为主线,凝练影响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学校与专业相结合、教学与学科建设相联通、体现动态性和过程性特征”的原则,建立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教育评价和学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协同效应和支持力度。

在全国中医院校本科教学水平和学科专业评估,以及中医学专业认证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收集素材,对影响中医药教学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先进的教育评估理念,通过对本科教学和学科水平评估原有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运用比较研究法、文献法、调查法、整合法、经验总结法、数据指标分类研究法等不同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一套能反映高等中医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的信息采集系统,并根据各院校的试测结果,在专家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设定预警和排名指标,形成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评价体系系统。

通过以上基于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素养培养的举措,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中医药传承的有效形式,努力提升每一个中医药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基于传承的中医药拔尖人才,打造卓越中医药教育。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咳嗽辨治探讨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