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炎用寒凉须谨慎

近时有一种值得引起重视的倾向,一些中医在学习了一些现代知识后,习惯套用现代医学的病名和治法来处方用药,最典型的如诊断为炎症,即一概用苦寒清热之剂以消炎:伤风感冒初起,表证未罢,邪未化热,即用板蓝根大青叶等苦寒之药以求退热;伤风咳嗽,痰多流涕,每用川贝母竹沥等凉润之品以求止咳,以至于风寒之邪失宣,感邪不解,咳嗽迁延,甚或成为痰饮、哮喘等证。又如咽痛音嘶,初起每由风寒外束,金实不鸣,若套用现代医学“咽炎”名称,药必清热消炎,邪失宣透,往往由急性转成慢性,欲其根治则难矣。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上述诸病必须审证求因,区别对待,并非几味清热药所能奏功。病邪入侵,或从肌表感受,或从口鼻吸入,或从肠胃内传,受邪之后,正气必起而抗之。肌表受邪,则恶寒发热以求从汗解;口鼻受邪则打喷嚏、咳嗽;胃肠受邪则呕吐下利,都是正邪抗衡,生机受害之象。医者当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引邪外达,所谓“邪祛则正安”也。前贤立汗、吐、下三法皆攻病达邪,因势利导,复其生机之法也。若一味套用现代医学之“炎”说,概施以寒凉,冰伏生机,鲜有不误事者。症状微减于前,戕害必成于后,临证不可不察。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七联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