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论膏浊病

膏、浊病名始见于《内经》。生理状态下,膏、浊参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病理状态下,膏浊致病广泛,变证丛生,尤其与多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所涵内容广泛。本文基于《内经》膏浊论述,探讨膏浊病成因、发展、转归、治疗等内容,以期为代谢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膏粱厚味是膏浊病

关键形成因素

膏浊,来源于饮食,生理状态下为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如《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阴股”;《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然而,若饮食营养过剩,不能完全被运化输布,则所生膏浊为病理膏浊。此时,膏为体脂,多余之脂肪;浊,表现为糖浊、脂浊、尿酸浊等。

膏、浊属饮食中精微稠厚部分,各类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等高脂饮食所含能量及高营养成分相对较多,属膏粱厚味之品。若长期过量摄入高脂饮食,会造成营养精微过剩,这部分精微物质无法正常利用,堆积体内,可导致各种病变。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疔。”《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消渴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气,酒食劳伤之过,皆肥贵人之病也,而贫贱者少有也。”均突出强调了膏粱厚味致病的始动因素作用。国外大量研究亦表明,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及缺乏纤维素膳食可促使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膏浊病治疗重心在胃肠

中医汇通医经精文》曰:“凡膏油皆脾所生物……脾气足则内生膏油,透于外则生肥肉。”膏浊的生成与脾胃关系最密切,脾胃功能正常,则饮食精微完全为输布利用,所生之膏浊为生理之膏浊;而食入过量,尤其过食肥甘厚味,则易伤脾胃,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而“倍”主要为“脂肪”倍。长期过食肥甘,脾胃辎重太过,难以将过剩之饮食完全运化输布,且肥者腻,甘者滞,肥甘之品最易影响脾胃正常运化,脾胃壅滞,不化精微,精微堆积,则生病理之膏浊。中土壅滞日久,由滞而虚,可进一步影响脾胃肠腑运化功能,加重病理膏浊的产生。胃肠为饮食运化的枢纽,膏浊病以过食肥甘为始动因素,其发生与否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其发展经历由脾滞到脾虚的过程,因此,膏浊病病理中心在胃肠。这就提示,膏浊的治疗应着重于调理胃肠。

膏人是膏浊病的高危人群

病理之膏为体内过剩之脂肪。长期饮食不节,谷食壅滞中焦,化生膏脂。早期仅膏脂充溢,土壅不甚,表现为膏人,未形成膏浊聚脏腑,蚀血脉的病理状态。《灵枢·卫气失常》:“腘肉不坚,皮缓者,膏……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后世医家宗《内经》之旨,以经文为据进一步发挥。如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也。”明·张介宾《类经》:“膏者泽而大,故……肉淖垂腴。”“膏者即肥之脂膏,谓如豕肉之红白相间,而有数层者为膏。凝者曰脂,泽者曰膏……是膏肥于脂也。肉为皮肉连实,自与脂膏者有间。”故膏脂过剩堆积体内,形成的膏人特点是:“纵腹垂腴”,“皮缓”,“腘肉不坚”,“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泽而大”。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腹型肥胖,而脂人之肥,为均一型肥胖,肉人之肥实际为肌肉之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肥胖。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小议白术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