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顾植山乌梅丸治验

顾植山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中医文献和五运六气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并在临床上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近两年笔者有幸随之临证,见顾植山辨治各种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列举其治疗内科杂病验案3则。

案1  王某,女,25 岁。2008年8月13日初诊。胃脘疼痛两年余,近期发作较频,午夜至凌晨时分痛甚。胀满,拒按,眠差,多梦,下肢膝关节以下欠温而多汗,畏冷食,口干,舌红苔薄,脉濡细。方用乌梅丸原方:炒乌梅12克,川黄连6克,炒黄柏9克,炒当归6克,川花椒9克,台党参9克,淡干姜6克,熟附片9克(先煎),北细辛3克(先煎),炒当归6克,川桂枝9克。7剂,水煎服。随诊得知2剂则痛减,7剂后则愈。

案2  宋某,男,82岁。2010年5月17日初诊。前列腺术后,下肢浮肿,小便频,长年便溏,四肢厥逆,乏力,服温补之品又易上火,下半夜喜盗汗,舌苔稍厚腻,脉沉。方用乌梅丸:炒乌梅20克,川黄连10克,炒黄柏6克,炒当归6克,川花椒5克,台党参10克,淡干姜6克,熟附片10克(先煎),北细辛6克(先煎),炒当归6克,川桂枝10克。7剂,水煎服。

2010年5月24日二诊:服上药诸症减,大便已正常,小便仍频,守上方加上黄芪24克,再进7剂。

2010年6月1日三诊:小便次数减少,四肢已温,精神亦佳,稍觉胃胀,舌苔已不厚,脉有力。前方减黄芪为15克,加砂仁泥5克。7剂善后。

案3   吴国胜,男,61岁。2010年5月10日初诊。糖尿病10年余,长年用胰岛素控制,未用胰岛素空腹血糖达12.4mmol/L,中西药皆服过,无效。刻下症见:口干欲饮,下半夜为甚,视力下降,四肢末端厥冷且汗腺萎缩,舌苔黄干裂,脉沉。方用乌梅丸:炒乌梅30克,川黄连30克(姜汁炒),炒黄柏6克, 炒当归10克,川花椒4克,台党参10克,淡干姜6克,熟附片6克(先煎),北细辛5克(先煎),炒当归10克,川桂枝10克。7剂,水煎服。

2010年5月17日二诊:服上药后血糖平稳,胰岛素已停,空腹血糖为6.1 mmol/L,口干已好转,胃部自觉胀满,矢气后舒,二便难,动则汗出,舌脉如前。上方郁李仁15克,黄芪10克,桃仁泥10克。7剂,水煎服。

2010年5月24日三诊:诸症平稳,二便已调,精神有增,面色转红润,腹部仍有凉感。上方加附子为10克。7剂善后。

按:三个病案虽为三个不同的病,但其有着共同的病机。一是寒热错杂。案1之下肢欠温,畏冷食为寒;口干舌红为热。案2之长年便溏,四肢厥逆,乏力为寒;易上火,夜喜盗汗为热。案3之四肢末端厥冷且汗腺萎缩为寒;舌苔黄干裂为热。寒热错杂之候是阴阳气血之间有明显的偏衰时的外显之象。所谓“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二是下半夜病症出现或加重。3个案例都是下半夜出现或加重,这个特点是厥阴病特有的,厥阴病欲解时是丑至卯时。此时正值阴气将尽,阳气初生,证属厥阴。柯韵伯说:“两阴交尽,名曰厥阴。”故病至厥阴,两阴交尽,一阳初生。若阴阳两气不相交接,阳气难出,此阴盛阳衰故也。

乌梅丸是治疗厥阴寒热错杂以及蛔厥证的主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方中有温有寒,有辛有酸,有甘有苦。而温药之量大于寒药,可助阳破阴而出。正合寒热错杂,阳不出阴之病机。服药后寒热调和,气机升降通畅,诸症自除。这三个病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金匮肾气丸治慢性心衰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