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祛痰化饮 宣肺健脾治慢性支气管炎医案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器官、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90%左右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环境污染、吸烟、感染、寒冷气候等均可引发本病。本病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据统计,5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15%或更多。本病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等范畴。

辨治方药

从本病的发生、症候来分析,其病机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标实者,主要是痰湿阻肺,宣降失据;本虚者,主要是脾、肾亏虚,水饮不化,而致痰饮内生,即所谓“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因此,宣肺化痰、健脾益肾等治法,即为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所常用。笔者临床辨治本病多分如下3型进行:

痰浊阻肺

咳喘以晨起为甚,痰涎壅盛,咽喉不利,舌淡苔白或淡黄而腻,脉弦滑。治宜宣肺降气,化痰止咳,予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麻黄6克~10克,杏仁、炒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紫菀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

临床辨证加减:热象明显者、咳吐黄痰者,去白芥子,选加石膏黄芩蒲公英鱼腥草等;喘息剧者,去桔梗,选加桑白皮白果地龙、白僵蚕;胸痛明显者,选加瓜蒌皮、葶苈子;见有舌干苔少等气阴亏虚证者,去白芥子、莱菔子等,加麦冬太子参五味子等。此型患者,若见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肢冷者,则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

脾虚痰饮

咳嗽日久,痰多清稀,背冷肢凉,纳差乏力,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或濡细。治宜健脾益气,温化痰饮,予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

茯苓30克,白术厚朴各12克,桂枝、法半夏陈皮、杏仁、党参各10克,炙甘草6克。方中用白术、党参、甘草,健脾益气;茯苓、桂枝,通阳化饮;半夏、陈皮、厚朴,祛痰燥湿,降气运脾;杏仁止咳平喘。

临床辨证加减:若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背冷明显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体虚喜汗,易感冒者,选加黄芪防风白芍等。

肺肾亏虚

咳逆痰多,夜间尤甚,痰带咸味,腰酸畏寒,舌质淡紫,苔白滑或厚,脉弦滑尺大或尺微。治宜滋肾温阳,化痰止咳,予金水六君煎加味:

熟地15克~25克,当归、紫菀各12克,茯苓15克,法半夏、陈皮、生姜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景岳全书》之金水六君煎即二陈汤加熟地、当归。二陈汤化痰浊以止痰咳,加熟地、当归补阴养血,以滋肺肾之不足,方中熟地配半夏,可以达到滋阴养血而无助痰湿之弊,燥湿化痰又无伤阴津之嫌的效果。本方再加紫菀、五味子,可加强肃肺敛肾,止咳定喘之功效。

临床辨证加减:咳喘甚者,加麻黄、杏仁、炒苏子;痰质干黄,不易咯出者,去五味子、生姜,选加川贝母、瓜蒌皮、海浮石(先下)等;肾阳亏虚者,加淫羊藿、露蜂房

验案

张某,男,62岁,2008年6月21日初诊。2年前因感受风寒引发咳嗽,迁延至今,经中西医长期治疗,疗效欠佳,仍咳嗽不断,经数度照胸片提示为慢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近因劳累汗出当风而加剧,一周来几乎终日咳嗽不止,咽痒不爽,咯黄绿色痰,伴气逆而喘,口渴,恶风,纳差,面目轻度浮肿,两肺呼吸音粗,舌质偏红苔淡黄而腻,脉弦滑。辨属痰热壅肺,肺失宣降。宜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予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麻黄、甘草各6克,杏仁、苏子、莱菔子、紫菀、桔梗、白僵蚕各10克,黄芩、桑白皮各15克,蒲公英30克,7剂。

6月28日复诊,咳喘基本消除。再以三拗汤合六君子汤为主方,健脾宣肺,标本兼治,随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袁长津治肺心病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