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诊断中医问诊正文

湿疮的问诊

湿疮是指皮损多种,形态各异,经过慢性,常有瘙痒、糜烂、流滋、结痂等症状的皮肤疾患。又名“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有的称本病为“湿疡”。浸淫遍体,滋水极多者称“浸淫疮”。《诸病源候论》中说:“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医宗金鉴》将丘疹为主的湿疮称做“血风疮”或“粟疮”,说:“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搔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牌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脓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虚不运,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病久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而成。发于小腿者伴有青筋暴露者,常由于气血运行失常,湿热蕴阻所致。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健脾除湿,养血润燥。

西医的湿疹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本病具有多形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问诊应注意这几个方面,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急性者多泛发全身,慢性者往往固定在某些部位,亚急性者介于两者之间。急性者发病较快,对称分布以颜面、四肢远端、阴囊为多见,可泛发全身,经常潮红、丘疹、水疱、脓疱、流水、结痂同时出现。自觉灼热及剧烈瘙痒,急性者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转至亚急性。亚急性者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慢性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湿疮多次反复发作而成,亦有少数起病即为慢性者,多局限于一个部位,炎症不明显,皮肤损害特征为患部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嵴沟明显,呈苔藓化、皲裂,暗红或褐色。

本病除应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外,尚需与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常先有瘙痒,搔抓后出现皮疹,慢性经过,皮疹以颈、肘、膝部伸面及股内侧多见。皮疹为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形成苔藓样变,边缘常有散在的扁平发亮的正常皮色丘疹,无水庖。另外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损害主要为黄红色或鲜红色斑,覆盖以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本病辨证分型仍以皮疹为主,一般以红色丘疹为主,泛发全身剧痒者为风热型;流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结黄痂者为湿热;皮疹暗淡不红,渗液少且清稀,有淡黄色脱屑者为脾虚湿困;阴虚夹湿者皮疹以丘疹、丘疱疹或浸润斑片为主;风盛血燥者皮损以浸润、肥厚、色素沉着伴剧痒为主。

(二)分型问诊

1.风热

问诊:皮疹发展迅速,以红色丘疹为主,泛发全身,剧痒,常抓破出血。渗液不多,舌红、苔白或薄黄,脉弦带数。

治法:凉血祛风为主。内治药用荆疥、防风牛蒡子、蝉蜕、生地、生石膏知母苦参木通等。

2.湿热

问诊:发病较快,病程短,皮损焮红作痒,流水,味腥而粘,或结黄痂,或沿皮糜烂,大便干结,小便黄或赤。

治法:清利湿热。内治方用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热盛者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

3.脾虚湿盛

问诊:病程日久,口渴不思饮,面色无华,纳差,大便不干或大便溏薄,腹胀或小便不黄,皮损暗淡不红,渗液少且清稀,可有淡黄色脱屑,或以结痂浸润的斑片为主。

治法:健脾燥湿。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时用茵陈黄柏滑石

4.阴虚夹湿

问诊:病程日久,耗伤阴血.血燥生风,皮疹可为丘疹、丘疱疹或浸润斑片。

治法:滋阴除湿。药用生地、元参、当归麦冬玉竹、鲜芦根、木通、冬瓜皮茯苓皮、知母等。

5.风盛血燥

问诊:皮损以浸润、肥厚、色素沉着伴剧痒为特征。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

外治:急性期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外用马齿览煎水或黄柏、生地榆煎水,糜烂渗出较软者,或结痂期除用湿敷外,可用氧化锌油或新三妙散调油外敷;干燥裂口可用润肌膏外涂。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中药毒的问诊

下一篇:接触性皮炎的问诊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