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菊花的故乡,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被称赞“无桃李之妖艳,有松柏之坚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国人爱菊,数千年来,人们赞美菊花的诗词歌赋、文章绘画、传说故事,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谱写着芬芳瑰丽的篇章。
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酷爱莳菊,寄情于菊,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流传至今。难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
古之文人爱菊之隐逸,更爱菊之耐寒。他们更看重菊花“寒花已开尽,菊蕊独盈枝”的晚节,“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风骨。
蒲松龄酷爱菊花,称“我昔爱菊成菊癖,佳种不惮求千里”。张恨水喜爱菊花的傲骨高洁,并常在菊花丛中散步,构思小说。于右任也十分喜爱菊花,他在庭院中所种的花以菊花为多。
毛泽东生前将书房命名为“菊香书屋”,很喜欢异香扑鼻的菊花,“菊香书屋”也正是这位伟人高尚品德的生动写照。陈毅也写诗赞美菊花道:“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这就是革命者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菊花一身傲骨,天姿高洁,神韵清奇,形质兼美,淡雅胜荷花,妩媚似海棠,璀璨如桃李,幽香类蜡梅,被人们冠以“霜里婵娟”“东篱高士”之美称。菊花花色丰富,有白、粉红、雪青、紫红、黑紫、淡黄、深黄、黄、橙黄、淡绿等颜色。其花瓣各具特色,或修长垂丝,或柔软卷曲,或宽瓣如带,或细瓣如丝,组成了千姿百态的花形,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我国一年一度的重阳赏菊盛事,从晋代一直沿袭至今。重阳节的菊花也常常牵动游子的情思。如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群玉的“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李嘉祐的“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等。睹物而思人,见景而生情,是所有多愁又多情的文人骚客的共性。
菊花可食用亦可入药。《本草备要》中说:“甘菊花性秉平和,能益金(肺)、水(肾)二脏,能养目血、去翳膜,治头目眩晕,散湿脾游风。可药可饵,可酿可枕。”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就提出菊花可食,其《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轻身延年”。从这些记载看来,我国栽培菊花最初就是为食用和药用的。
我国用菊花酿酒的历史悠久。南朝《荆楚岁时记》云:“饮菊酒,令人长寿。” 我国有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菊花酒能疏风清热、养肝明目,具有较高药用价值。歌谣云:“九月九日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用菊花泡茶,汤色若玉,清香四溢,是一种很好的清凉饮料。菊花茶四季皆可饮用,清渴宜淡,保健宜浓。不但清香醇和,提神醒脑,而且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等功效。我国著名的茶用菊有杭州的杭白菊、安徽的亳菊、河南的邓菊等。
菊花入菜的食法很多。当今我国菊花名菜颇多,如徽菜“菊花鸡丝”、湘菜“菊花竹荪汤”、粤菜“菊花肉”“菊花鲈鱼”、杭州的“菊花烩三丝”、北京的“菊花肉球”等,都是名响一方的菊花馔。
菊花一身是宝,苖可以当菜,花可入药,囊可制药枕,叶茎可酿菊花酒。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