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首《捣练子》是李煜的作品,通过秋夜捣练声给一个失眠者带来的感受,含蓄地表达了一种难言的心绪。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砧石上捶击而成。词牌《捣练子》以咏捣练而得名,为古代妇女捣练时所唱歌曲。中国自古以农桑立国,蚕桑文化占据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半壁江山,养蚕纺织自然也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诗中桑蚕透药香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诗经·豳风·七月》)在《诗经》的引领下,养蚕纺织是古代诗词反映社会民生的重要题材。有的作家通过养蚕看到了田园风光之美,如唐代王建《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有的作家则通过养蚕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如宋代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的作家通过春蚕抒发自己的绵绵情思,如宋代无名氏《九张机》:“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翦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般衣”;有的作家则通过春蚕参悟人生道理,如宋代卢梅坡《蚕》:“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春蚕吐丝,纺织成丝绸,在人类经济文化生活上占有重要地位。可能不为常人所知的是,蚕还是重要的药材资源。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蚕的这四个阶段均可入药,并且这四个阶段产生的附属物也可入药。家蚕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全虫(白僵蚕)、幼虫的蜕皮(蚕蜕)、幼虫的干燥粪便(蚕沙)、蛹(蚕蛹)、蚕蛹经白僵菌发酵的制成品(僵蛹)、家蚕蛾雄虫的全体(原蚕蛾)、卵子(原蚕子)、卵子孵化后的卵壳(蚕退纸)、茧壳(蚕茧)均是良好的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息风止痉有僵蚕
“今年在舍反寂寞,暗室困卧如僵蚕。”(明代高启《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蚕宝宝感染白僵菌而死亡,虽不能再吐丝成茧,却变成了一味息风止痉类常用中药——白僵蚕。陶弘景说:“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白僵蚕又名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性味辛、咸、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的功效,用于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歪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的治疗。《神农本草经》将白僵蚕列为中品,《本草汇言》载:“白僵蚕,祛风痰、散风寒、解疮肿之药也。善治一切风痰相火之疾。”
“物亦有仁者,蚕功不可量。将身甘鼎镬,与世作衣裳。”(宋代戴表元《咏蚕》)白僵蚕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是治疗惊风、癫痫夹有痰热的常用药。白僵蚕配伍牛黄、全蝎、胆南星等,可治疗小儿痰热急惊风;配伍人参、白术、天麻等,可治疗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抽搐;配伍全蝎、蜈蚣、钩藤等,可治疗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
“西蜀风烟天一方,蚕丛古庙枕斜阳。茫然开国人天主,彷佛鸿荒盘古王。”(宋代汪元量《蚕丛祠》)白僵蚕有祛外风、化痰、通络之效,是治疗风热目疾、咽喉肿痛的常用药。白僵蚕配伍桑叶、木贼、荆芥等,可治疗肝经风热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配伍薄荷、桔梗、甘草等,可治疗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配伍蝉蜕、薄荷、防风等,可治疗风疹瘙痒。白僵蚕有祛风、化痰、通络之效,是治疗中风的常用药,配伍全蝎、白附子等,可治疗风中经络之口眼歪斜、面肌抽动,如牵正散。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白僵蚕有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是治疗瘰疬的常用药。白僵蚕配伍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可治疗瘰疬;配伍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等,可治疗发颐(类似于化脓性腮腺炎)、痄腮、乳痈。
祛风除湿用蚕沙
“莎草墙垣沾燕屎,棘针篱落聚蚕沙。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开时应到家。”(宋代高公泗《港口野步怀归》)蚕沙是蚕宝宝的干燥粪便,看似最为无用的东西,却是一味祛风寒湿的良药。蚕沙又名原蚕屎、晚蚕沙、蚕沙、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性味甘、辛、温,归肝、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的治疗。《本草纲目》载:“(蚕沙)治消渴,癥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祛风除湿。”“蚕性燥,燥能胜风祛湿,故蚕沙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本草求原》载:“原蚕沙,为风湿之专药,凡风湿瘫缓固宜,即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亦宜加入滋补药中。”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明代高启《养蚕词》)蚕沙既可袪风,又善除湿舒筋,并且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的治疗。《千金方》载,将蚕沙蒸热,温熨患处,可以治疗风湿痹痛、肢体不遂;蚕沙配伍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可治风湿寒痹;配伍防己、薏苡仁、栀子等,可治疗风湿热痹、肢节烦疼,如宣痹汤。
“林间叶半空,腹中丝欲生。已老意更急,食如风雨声。”(宋代李复《登蚕》)蚕沙入脾胃,能和胃化湿,可治疗吐泻转筋,配伍木瓜、吴茱萸、薏苡仁等,可治疗暑湿中阻而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如蚕矢汤。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辛弃疾《鹧鸪天》)蚕沙善袪风湿,止痒,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可治疗风疹、湿疹瘙痒。
蚕药入诗疗病疴
原蚕子 “柳暖柔可结,川晴流放光。系柳浴晴川,簇簇古渡傍。春阳涵余润,斓斑色青苍。衣被天壤周,卵化初微芒。”(宋代李复《浴蚕》)浴蚕是古代的一种养蚕育种方法。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载:“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蚕的种子是蚕蛾产的卵,入药名为原蚕子,又名蚕子、蚕种。原蚕子性味咸、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清热、止痉的功效,用于风热牙疳、破伤风、热淋、难产的治疗。
蚕退纸 “春气熏陶蚕动纸,采桑儿女哄如市。昼饲夜餧时分盘,扃门谢客谨俗忌。”(宋代赵汝鐩《耕织叹》)经过浴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蚕卵孵化后的卵壳却并非无用之物,也是一味良药,名为蚕退纸。蚕退纸又名蚕子故纸、蚕纸、蚕布纸、蚕蜕纸、蚕连、蚕连纸、蚕沙纸,性味甘、平,归肝、心经,具有止血、止痢、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肠痔下血、赤白痢疾、咽喉肿痹、牙疳、口疮、聤耳、疮疡、疔肿的治疗。
蚕蜕 “养口资身赖以桑,终成王道泽流长。吐丝不羡蜘蛛巧,饲叶频催织女忙。三起三眠时化运,一生一死命天常。待看献茧盆缫后,先与吾皇织衮裳。”(宋代谢枋得《蚕》)蚕宝宝以桑叶为生,吃一段桑叶后就开始“睡眠”,一天后,醒来的小蚕已经蜕去旧皮,换上了新装。蚕宝宝蜕去的旧皮也可入药,名为蚕蜕,又名蚕退、马鸣退、佛退、蚕蜕皮、马明退、蚕退皮、蚕衣。蚕蜕性味甘、平,归心、肝经,具有祛风止血、退翳明目的功效,用于崩漏、带下、痢疾、肠风便血、吐血衄血、牙疳、口疮、喉风、目翳的治疗。
蚕茧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暄。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元代王冕《蚕作茧》)蚕宝宝经过四次蜕皮,就会出现老熟的特征,变成熟蚕,上蔟吐丝结茧。蚕茧不但是缫丝的主要原料,而且是一味药材。蚕茧又名蚕衣、茧黄、绵蚕、蚕茧壳,性味甘、温,归脾经,具有止血、止渴、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肠风便血、淋痛尿血、妇女血崩、消渴引饮、反胃吐食、痈疽脓成不溃、疳疮的治疗。
蚕蛹 “开箔团团雪满床,桃浆洒尽煮兰汤。微躯分合葬君腹,报答君家三亩桑。”(宋代葛立方《和卢叔才食蛹》)蚕吐丝结茧,将自己包绕其中,经过4天左右,就变成了蚕蛹。蚕蛹不但是可口的美味,也是一味良药。蚕蛹又名小蜂儿,性味甘、咸、平,归脾、胃经,具有杀虫疗疳、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肺痨、小儿疳积、发热、蛔虫病、消渴的治疗。
僵蛹 “大茧至八蚕,小茧止独蛹。茧衣绕指柔,收拾拟何用。”(宋代楼璹《择茧》)僵蛹是蚕蛹经白僵菌发酵的制成品,性味咸、辛、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清热镇惊、化痰止咳、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高热惊风、痉挛抽搐、癫痫、急性喉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荨麻疹、高脂血症的治疗。
原蚕蛾 “燕巢子出雕梁暖,蚕茧蛾生翠箔空。闲却香车无采处,欲随蓑笠看田翁。”(宋代王镃《初夏》)蚕蛹大约经过12~15天后,蛹体开始变软,变成蚕蛾。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雌雄蛾交尾后,雄蛾就会死去,雌蛾产下受精卵后也会慢慢死去。夏季取雄性蚕蛾,以沸水烫死,晒干,即为中药原蚕蛾。原蚕蛾又名蚕蛾、晚蚕蛾、魏蚕蛾、天蛾,性味咸、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涩精、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阳痿遗精、白浊、血淋、金疮出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疮肿毒、冻疮、蛇伤的治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当春风吹绿陌上桑树的时候,憨态可掬的蚕宝宝也开始茁壮成长。蚕的生命周期虽然只有50余日,但它辛勤吐丝、以身成药,济世救民,寄托了诗人的无限遐思。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