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有着深远的历史积淀,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亦随处体现着阴阳之妙。苏轼称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动静相宜”,这是极有见地之论。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他的水墨山水画简约洗练,萧疏清淡,颇有盛名。他的诗特别是田园诗,绘景传神,意境清幽,很似他的画风。王维多才多艺,还当过大乐丞的乐师;他的诗也善于捕捉和表达生活里的乐感,因而气韵生动。可以说,王维的诗有色也有声,有画也有乐。
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好一派山乡傍晚的秋色。刚刚下过雨,山格外青翠,也格外空灵;明月照着松林,一切静悄悄。但仔细一听,泉流石上,潺潺有声。忽然,竹林作响,原来是浣女回来了;莲花摇曳,原来是渔舟出动了。于是,一幅宁静的晚秋图,由于真切的声音而栩栩如生了。
王维经常将色和声、静和动错杂而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使他的诗耐看也耐听。《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水田漠漠,夏木阴阴,何其寂寥。然而,白鹭在飞,黄鹂声啭,却又充满生机。《谓川田家》开首“斜阳照墟落”,够静的了,但接着是“穷巷牛羊归”,静中添动,似乎听到牛羊的叫声。《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前四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山静,水却在动;人静,风和蝉却有声;相映成趣,动静阴阳之妙顿显。
作为音乐家,王维的乐感非常人可企及;他在诗中对声音的描绘也敏锐而微妙。《青溪》说:“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过香积寺》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样是山涧在奏乐,但一因石乱而喧哗,一因石危而呜咽;喧哗者欢腾,呜咽者冷峻,无不曲尽其妙。《观猎》开头就是“风劲角弓鸣”,然后才是“将军猎渭城”,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以声之雄伟来烘托人之神勇。一个“劲”字,传神地表达了大漠中狂风之呼啸。但紧接着却是“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音调由高昂而轻快,使那位将军凭空添了几分潇洒。这句诗令人想起韩愈的名句“雪拥蓝关马不前”。两者描写都情真意切,但韩诗诉之于视觉,王诗诉之于听觉;诉之于听觉的,更耐人寻味。
当然,作诗时的王维毕竟是诗人而非音乐家,因此他对声音的描绘是与他诗的整体意境融洽的。王维的田园诗平静恬淡,因此他写动写声,往往是为了更静更幽。例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桂花凋谢,其声甚微,但却在黑夜中为人感知,正是反衬夜静、山空、人闲——时间和空间、客观和主观都处于宁静之中。由于这种宁静,一抹月光也使倦宿之鸟受惊而鸣,那清亮的鸣声,使万籁俱寂的月夜更显得幽静。《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过香积寺》的“古木无人迳,深山何处钟”,也有这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