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立冬”,国家邮政部门“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的最后一组发行,展现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6个节气,其中“立冬”表现了农民在仓廪储存大白菜的情景。邮票由刘金贵、王虎鸣设计。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的意思。《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作为“寒随雨意增”的节气,立冬开启了冬令进补之门。民间流行在这一天开始进补,称为“立冬补冬”。在渐渐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通过进食实现驱寒的目标。
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加上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在广东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时节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在广东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浙江温州的洞头区,立冬这天要杀鸡或鸭炖汤补身体,最好要在辰时(即上午7~9点)吃,比较讲究。在北方,立冬要吃饺子,因为水饺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会生冻疮。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异,东西不同,虽同属冬令,不同地域却迥然有别。如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气温较为温和,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分,遵循生长壮老之规律及中医养生之原则,做到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
当然,立冬过后,还应注重保暖及睡眠。谈到保暖,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故又称“送寒衣节”。相传这一习俗来源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立冬之后,一定要注意颈部、腹部及双足的保暖。每天晚上睡前泡泡脚,不仅可以养肾,还能放松全身,有利于睡眠。也可在水中加入艾叶、老姜、肉桂等中药材,祛湿除寒。至于睡眠,冬季强调的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可以在晚上9、10点钟睡觉,一直睡到次日太阳出来。当然现在的上班族已经越来越无法实现这样的睡眠方式了。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