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伯雄,江苏孟河镇人,是传承至今的孟河学派创始人。《清史稿》有云:“清末江南诸医,柏雄最著”。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费伯雄几乎为所有的清末名人都治过病,从江南督帅向荣、两朝帝师翁同龢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不仅是当朝大臣,据史料记载他还曾治好过道光帝的失音症和皇太后的肺疾。
在被道光帝两次嘉奖,并称其为“活国手”后,费伯雄的医名也随之响遍神州大地,据说每日来孟河水乡求医治病的船都能把河道塞满。虽然红极一时,费伯雄却依然不忘初心,治病做人都讲究要回归醇正。
“醇”,就是用药醇,即用药要“在义理之得当,而不在药味之新奇”。当时的医学界崇尚“炫异标新”,不管病人得了什么病,医生们总是喜欢开一些偏僻的药方和新奇的药材,以此来加快病人治疗的进程并显示自己渊博的知识。其实这种方法很少能治好病,通常情况下只会加重病人负担,若是再遇上庸医不知药性胡乱开方,病人就危在旦夕了。费伯雄将这种追求奇效的行为痛斥为“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他在《医醇剩义·自序》中写道:“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他又补充道,平淡之法并不是不变之方,而是要用切合实际,针对不同病因,灵机应变,方能显效。
“正”,就是医风正。面对当时医学界急功近利的风气,费伯雄大声疾呼:“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弟子行医治病要换位思考,怕后世忘记,他就又在所写的《医方论·自序》中重申了这一点,“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利心淡则良心现,良心现则畏心生。”
现在来看,费伯雄的醇正思想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希望医生们在治病救人时要守住本心,不忘初心,担起救死扶伤的重责。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