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乌头的传说

1.雷公歪打正着制乌头

相传,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冬,彭城东头的雷家药铺门前,抬来一位面色苍白、呼吸缓慢、浑身抽描的中年病人。

此时,雷公正在坐觉行医,通过四诊之后,便说此乃药物中毒之症状。病者家人称,他常下湖捕鱼,感受风寒湿邪,浑身关节酸痛,经常服中药,并说配的中药方中有乌头。于是雷公急唤伙计取来甘草生姜、绿豆,熬成浓汁急灌下,良久,病人渐趋平稳,中毒症状随之消失。雷公叹道:“中药不经加工,能杀人也。”

由于古代对乌头的炮制加工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故乌头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一天,雷公拿着一块乌头回家,路过好友开的豆腐店,他顺手将生乌头放在豆缸旁,便与好友喝起洒来,不知不觉,喝到日落西山,雷公已处在醉意之中。回到家,雷公才猛想起放在豆缸旁的那块生乌头,一旦掉入豆缸内,后果不堪设想,雷公急派人到豆腐店四处寻找那块乌头而无着落。主人说会不会混在豆腐中一起煮了呢?伙计在锅中打捞半天,果然取出了乌头,此时乌头颜色已变白许多。

雷公将与豆腐同煮过的乌头,切片晒干,试用了几位风湿痹痛病人,果然毒性大减,于是,他确定了制川乌的办法:用清水澡泡5~7天,每日换水2~3次,滤干后以5000克(10斤)生药加豆腐1000克(2斤)同煮,煮至无白心后捞出切片晒干就无群性了。

乌头,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生用有毒,入药须制用。乌头有川乌、草乌之分,明代以前多称乌头,自《本草纲目》时始明砌提出:“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卓乌头是也。”中医认为,乌头性味辛、苦、热,入心、肝,脾经,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本品能温经络,并以逐风邪,除寒湿擅长,又具有麻醉止痛作用,常用于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剧痛,疝痛,以及风寒湿痹,肢体疼痛,关节冷痛,头痛等。《本经》言其:“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名医别录》言其:“消膈上冷痰,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坠胎。”药理研究表明,乌头含乌头监,有剧毒,对各种神经末梢先兴奋后麻痹,为麻醉、止痛的有效成分,经炮制及煎煮后、乌头碱被破坏,其毒性降低,但治疗作用并不减弱。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乌头有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如不经过严格炮制,乌头碱3~4毫克可使人中毒致死。乌头中毒时、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灵活,呕吐,心慌,面白肢冷,胸闷,烦躁,痛觉减退,心跳慢而弱,血压下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受抑,同时有抽搐等症出现,可突然死亡。故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雷公将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认其加以总结,专门撰编了毒性中药的加工炮制专论,也是我国第一部药物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书中讲述了182种中药材独创的加工炮制方法,为后入安全使用中药,留下了宝货的篇章。

2.刮骨疗毒与乌头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说的是关公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毒箭。华佗检视后,发现系乌头箭毒所致,需行刮骨治疗。于是征得关公同意施行手术。当时未做麻醉,关公饮了几杯酒,华伦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千骨,见骨青,遂用刀刮骨,沙沙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而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华伦刮去骨上之毒,敷上疮药,进行缝合。术后关公即觉右臂伸舒自如。

这个故书流传甚广,那么,乌头究竟是何毒物呢?其实,有毒的乌头也是一中药,因其主根呈圆锥状,似乌鸦之头,故名乌头。本品有猛毒,古代作为箭毒,涂在箭头上射人猎兽,中箭即倒。乌头分川乌和草乌,前者为栽培而份,后者为野生,故后者之品甚于前者。

其实,毒箭猎兽、伤人,致猎物倒地,战将落马,并非骨肉之痛,而是因为毒物侵袭了心脏和神经系统。现代研究证明,乌头中含有乌头碱,过量的乌头碱可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迷走神经兴奋,能直接作用于心肌,造成心律失常。由此可以推测,关公中箭落马,右臂之伤痛非主要原因,是短暂的心律失常而不能稳坐战骑之故。

乌头虽然有毒,然而只要炮制得法和用量适宜,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因此常为医家所遣用。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瑞香花的传说

下一篇:银杏供观赏 白果堪药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