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医药典故正文

周恩来与四位著名老中医的佳话

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年),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国务院原总理。周恩来生前对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极为关怀,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和许多著名老中医都有密切交往,比如蒲辅周施今墨孔伯华、赵炳南、章次公等名医,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蒲辅周

蒲辅周(1888~1975年),现代中医学家,四川梓潼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伤寒、温病学说熔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辨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周总理听说蒲辅周家的收音机破旧了,就将自己访日带回的半导体收音机赠送给了他。周总理曾经患癃闭症,许多医生一筹莫展,后经蒲辅周治疗而愈。周总理问他:“你给我开的药为什么特别灵?”蒲辅周答:“别人把你当总理医,我把你当病人医。总理的病非医生可医,病人的病自是医生可医的。”周总理称蒲辅周是“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蒲辅周生病的时候,周总理不是亲自去探望了就是由邓颖超代为探望。蒲辅周过意不去,周总理说:“你为我们保健负责,我们也对你的保健负责,彼此不是一样吗?蒲老,你要好好保重身体,我也转告其他首长,不要轻易惊动你,你健康长寿,我们大家都有好处嘛。”

周总理指示蒲辅周的弟子高辉远,一定要把蒲老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整理出来,继承下去。高辉远等人经过几个寒暑,整理出一部手稿,交给有关部门。时值“文革”前夕,山雨欲来,这部手稿无人过问,竟被扔进废纸堆里,高辉远费尽周折,才把手稿找回并收藏起来。

一次,周总理又问高辉远,有没有整理出总结蒲辅周从医经验的书,高辉远如实做了汇报。周总理让他把手稿拿过来,深夜亲自翻阅,并批示予以出版。1972年12月,《蒲辅周医案》终于付梓问世。

施今墨

施今墨(1881~1969年),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他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施今墨曾多次为周总理看病,深得周总理的赞赏。施今墨与周恩来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总理向别人介绍施今墨时,总是说,这位是我的保健医生。第一次为总理看病,施今墨不免有些紧张。号脉开方之后,他半天也没开口。这时周总理很随意地问:“开的什么汤头?”施今墨说:“保和丸加减。”总理笑了:“原来施老先生的汤头是要我病好了去保卫和平啊。”

施今墨每次为总理诊治疾病,总理总要亲切地询问施今墨的身体和工作情况,并与他商谈发展中医药之事。1953年4月,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施今墨。总理说:“施老先生,我想请你当老师,谈谈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问题,这是当务之急啊!”施今墨向总理倾吐了久郁心中的愿望:建议成立中医研究院、中医医院、中医学院……总理听完后说:“在新中国,中医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新的变化,我们不但要让中医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要把它介绍到国外去,让西方懂得,中医是人类医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宣告成立,周总理亲笔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

文革时期,施今墨同样难逃被批斗之劫,周总理亲自派人把施氏全家保护起来,并安排解决生活费、医疗费等问题。施今墨十分感动,含着泪对家人说:“多么好的总理啊,每天有多少国家大事要处理,我们还要分他的心,不应该,不应该啊!”

1969年春,施今墨自知不久于人世,口述了一份改革中医的建议书,呈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并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用颤抖的手写了四句话:“大恩不言报,大德不可忘;取信两君子,生死有余光”,充分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深情厚意。

孔伯华

孔伯华(1884~1955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正宗的孔门后裔。他善治温热病,以善用石膏闻名,有“孔石膏”之称。

20世纪50年代,孔伯华生病了,他以个体开业,又没有积蓄,久不应诊,难免坐吃山空。周总理知道后,立即派人去探望,并带去500元现款,要孔伯华安心养病。

周总理再三询问他还有什么困难,愿不愿意住院?孔伯华的学生说,孔伯华的病很需要野山参。3天后,周总理派人送来2斤野山参。孔伯华望着总理送来的人参,泪水潸然,说道:“知我者,总理也!”经用野山参调治,孔伯华病情好转,终于完成他的著作《时斋医话》。

1955年11月23日,孔伯华病逝。当天下午,周总理亲自吊唁,慰问孔伯华的家属。他说:“我十分了解孔老先生的为人,他一生不爱钱,自然也不会有钱留下来,但你们这一大家子还要生活嘛。”接着,周总理对孔伯华一家人今后的生活做了妥善安排,然后才放心地离开孔家。

赵炳南

赵炳南(1899~1984年),中医外科专家,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皮外科治疗的独特风格。他一生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为中医学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赵炳南是北京中医院的中医外科专家、皮肤科专家,曾为周总理多次看过病。每当提起周总理,赵炳南的敬仰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赵炳南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1955年,刚到中南海,总理就出门迎候,嘘寒问暖,问他多大岁数,行医多少年等。周总理说,治病要“安全有效,积极谨慎,中西医结合,与病人商量”。赵炳南回忆说,周总理一点架子都没有,待人十分亲切随和。

有一次,赵炳南去为总理治疗脸上和耳朵上长出的老年疣。聊天时,周总理微笑地对他说:“你是我的朋友。” 赵炳南经历过清王朝末年、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代。中医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作为外科大夫的他,曾被人称为“瞧疙瘩的”。1924年,赵炳南给退位的宣统皇帝看病时,还要双腿下跪请安。如今在新中国,人民政府给他发了中医师证书,为他配备了徒弟,请他到医院和研究所当顾问。现在,一个国家的总理亲切地称他为朋友,令他内心无比动容。他说:“周总理是多么可亲可敬啊!我一想起总理离开了我们,心里就难过。”说到这里,赵炳南不由恸哭失声,老泪纵横。

1950年,林伯渠久呃不止,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周总理亲自参加林伯渠的病案讨论会,在会上建议改用中医方法治疗。根据总理的建议,后由章次公老中医把林伯渠的病治愈。周总理感慨地说:“西医好,中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这句话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蒲松龄馈赠雪蒿救苍生

下一篇:秋瑾与我国护理事业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