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若外邪干扰,脏腑失调,使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就可出现寒热虚实的病候。兹据临床血病常见证候,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
1.血虚证
【概念】是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面、唇、甲、舌等皮肤、黏膜组织呈淡白色,兼有以心、肝为主的脏腑组织失养的证候。
引起血虚的原因:一是失血过多,新血一时未及补充;二是生血不足,如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或进食营养不足,或是肠道有寄生虫,耗吸营养,由于缺乏食物精微,以致生血无源;三是思虑劳神太过,以致阴血暗耗;四是瘀血阻塞脉络,引起新血生化障碍,或造成某些局部供血不足;五是久病、大病等,伤精耗气,化血之源枯竭。
2.血瘀证
【概念】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是为血瘀证。
【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加重 ,夜间阳气入脏,阴气用事,阴血凝滞更甚,所以疼痛更剧;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包块;瘀血凝聚局部,日久不散,便成肿块,紫色主瘀,肿块在肌肤组织之间者,可见青紫色;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而固定,在腹内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称为癥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可见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显露,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皮肤显露红色脉络),或下肢筋青胀痛,妇女可见经闭。
【辨证要点】刺痛、肿块、出血、皮肤黏膜等组织紫暗及脉涩。
形成瘀血的原因:一是外伤、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蓄积而为瘀血;二是气滞而血行不畅,或是气虚而推运血行无力,以致血脉瘀滞,形成瘀血;三是血寒而使血脉凝滞,或是血热而使血行壅聚或血液受煎熬,以及湿热、痰火阻遏,脉络不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形成瘀血。
血瘀证的病变范围:如瘀阻心脉导致胸痹、真心痛;瘀阻脑络可致昏厥、癫狂、头痛;瘀阻肝胆可致黄疸 ;瘀阻于肺,可为久咳久喘,瘀阻经络可致偏瘫、痹证、痰证;瘀阻五官九窍可致耳目失聪、语言謇涩、二便闭塞。瘀阻水道、水湿停蓄,可为痰为饮。随着瘀血的实质研究,目前对瘀血证的诊断已远远超出传统的中医范畴,很多现代检测指标被列入诊断标准。
3.血热证
【概念】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表现的证候。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嗜酒无度、过食辛辣,或房劳过度、阴亏火旺,侵扰血分所致。
【临床表现】咳血、吐血、尿血、衄血、便血、月经先期、崩漏、血色一般鲜红质稠,伴有发热、烦渴,舌红绛,脉弦数有力。
【辨证要点】各种出血加热象。
血分火热炽盛,有内伤外感之别,本条论述的为内伤杂病,外感病血分邪热炽盛,见卫气营血辨证。另外,外科的疖、疮,痈、疔也多由血热引起。
【类证鉴别】血热证与温病血分证:
二者均为热炽血分、迫血妄行为患,故均以各种出血为主症,并伴见热象。但本证为内伤杂病,一般无高热,病程长,发病缓。温病血分证属外感温病后期的危重阶段,多伴有高热、昏狂谵妄;多有传染性,病程短,发病急,病情凶险。
4.血寒证
【概念】指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感受寒邪引起。
【临床表现】疼痛多见于手足 ,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或少腹疼痛、形寒肢冷、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暗苔白、脉沉迟涩。
【辨证要点】手足或少腹的冷痛及肤色、血色的紫暗。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