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保健中医养生药物养生正文

紫苏:一物三用的治气神药

紫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药食同源中药,在中国种植应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紫苏叶可生食、做汤,具有特异的芳香,呈阔卵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适合在阳台种植,观赏食疗价值俱佳。

外感风寒灵药,治气之神药

紫苏一般在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贮藏置阴凉干燥处晒干。专家介绍,紫苏性味辛温,归肺、脾经,主要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自古便有“风寒外感灵药”美誉。清代本草专著《本草正义》记载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呕吐恶心、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

紫苏也被誉为“治气之神药”,明代本草名著《本草汇言》中记载紫苏可以“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其中紫苏的叶、梗及种子有不同功效,所谓“一物有三用焉”。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

值得一提的是,紫苏还有外治的作用,对于一些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轻度的痔疮等疾病,紫苏也有用武之地。比如南宋时期的《履巉岩本草》中记载了紫苏能“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需要注意的是,温病、阴虚、气虚、上火导致的呕吐者忌服紫苏。明代著名医家缪希雍在其所著的《本草经疏》中提醒:“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紫苏也不适合长期作为食疗药膳材料服用,以免泄人真气。

紫苏的种植与采收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胡春梅副教授介绍,紫苏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花盆内放入配好的营养土,根据盆的大小挖播种,一般盆径20厘米的,种2~3穴即可,穴深2~3厘米,每穴播种3粒,把种子点播入穴后覆薄土。播后立刻浇水,并可覆盖塑料薄膜或无纺布以保持湿润,待种子出苗后去除覆盖物,出苗1周左右后,根据出苗情况适当间苗,保证每盆2~3株秧苗。也可以采用育苗移栽法,每盆栽2~3株。出苗后根据土壤湿度情况浇水,一般冬天时5~7天浇水一次,夏天每1~2天浇一次水,通常在早晨浇水,这样秧苗不易徒长。

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以上时即可发芽,适宜的发芽温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温。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28℃。较耐湿,不耐干旱,如空气过于干燥,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因此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通过叶面喷水或浇水以提高空气湿度。紫苏生长周期比较短,定植后2个半月即可收获全草。

紫苏叶可鲜食,也可烹调后直接食用(去除鱼类、肉类腥味的同时增加风味),也可全株采收后晾干以备入药。采收紫苏要选择晴天,香气足,方便干燥,时间应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紫苏未开花时进行。

采收苏子梗一般在9月上旬开花前,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用剪刀从根部剪下,把植株倒挂在通风遮荫的地方晾干。苏子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剪下果穗或全株,扎成小把,晒数天后,脱下种子晒干。在采种的同时注意选留良种。选择生长健壮的、产量高的植株,等到种子充分成熟后再收割,晒干脱粒,作为种用。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清热解毒金银花 配入饮品功效佳

下一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