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伤科外用药有敷贴药、撒掺药、豫擦药、熏洗药、热熨药、药条等六种。现将它位的制法及其临床应用简介如下。
一、敷贴药:将所需药物碾成细末,然后用基质制成软膏或膏药,以备使用。
1、软膏。把药研成细末,选用适量的饴糖,蜂蜜,水、油腊或凡士林、猪脂、羊脂等基质,按比例要求混合调和均匀呈糊状贴敷于患处,或煎熬成软膏状贴于患处。根据软膏的作用分为:消瘀退肿止痛类软膏,用于损伤韧期的肿痛并见者。如骨折可选用接骨膏,乌龙膏。疮疡初期用定痛膏。局部红肿热痛者用双柏膏。伤筋者用膜韧膏;舒筋活血类软膏,筋肉扭伤中期用舒筋活络膏;接骨续筋类软膏,用于骨折中期,可选接骨续筋膏;清热解毒类软膏,用于外伤后感染,红肿热痛者,可选用金黄膏、四黄膏;去厨生肌类软膏,用于伤口迟缓愈合者,可用象皮膏、生肌玉红膏;温散风寒类软膏,损伤日久,复感风寒湿邪可用温经通络膏。
2、膏药。将配伍好的药物,放入香油或其他植物油内裎拖3天,用文火熬至药枯,滤渣取油,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随后下黄丹搅匀,待凉后,摊于布或厚纸上,贴于伤处。根据药物的功能分为:祛瘀止痛类膏药,对于损伤肿痛兼受风湿者选用损伤风湿膏;祛风湿类膏药,对于损伤后兼受风寒湿瘅用狗皮膏,万应膏,对骨折后期或风湿为患,局部麻木疼痛用万灵膏;活血祛瘀软坚类膏药t时于陈旧损伤,气血凝滞,简膜粘连者用化坚膏;提腐拔毒类膏药,对于损伤后而致溃疡者用太乙膏。若有外伤后局部感染者用佗僧膏。
二、撒掺药。又称外用散剂。将药物研成细粉,使用时把药末直接撒掺于患处或掺入膏药及软膏上贴于患部,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止血收口类·对于浅表的伤口,如皮肤擦伤、血者用桃花散、花蕊石散。若伤口发生溃疡可用金棺铁扇散;生肌长肉类,对于溃疡后脓汁较少的伤口用生肌八宝散(丹)、珍珠层粉等;祛腐拔毒类,对于伤口内有腐肉或肉芽过长者用红升丹、白降丹等;温经散寒类,对于局部受寒,气血毅疼痛及阴症肿疡者用丁桂散、桂麝散;请凉散风类,对于局部撒热而肿者用冰硼散;散毒止痛类,对于局部瘀毒结聚肿痛者用四生散。
三、涂擦药:将选配的药物制成液剂或散剂,涂擦局部或施行理筋手法时配合使用的药剂,常用的有酒剂,油荆,水剂、散剂等。
1、酒剂。把药物放入白酒或酒精内程泡,经过一定时间后,过滤去渣,对趺损伤肿痛者,可用活血酒,对长期卧床的患者,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可用红花循等。
2、油剂。用香油把药物熬煎去渣备用。在按摩时做为润滑剂,如伤油膏。跌打损伤肿痛或烫伤者,用跌打万花油。
3、水剂。担药物制成水溶液,可用于冲洗污染或有脓汁的伤口。
4、散剂。把药物研细粉,放于患处轻轻揉按,用于局部疼痛者,有展筋丹。
四、熏洗药:将选配的药物放入锅或盆中,加适量水煎煮,患肢放在上面,再复盖毛巾,利用产生的蒸气和药水熏蒸及浸洗。根据损伤症状不同,选用药品也有差异,按药物的作用,有:解毒收歙类,若有伤口感染可选苦参汤,若不收口用矾石掰;行气瘀类,由于新伤瘀血积蓄肿胀,可选用散瘀和血汤、海桐皮汤。损伤后期可用骨科外洗一方;温经通络类,损伤后期兼受风寒湿瘅者用八仙逍遥汤、骨科外洗二方。
五、热熨药:选配温经祛寒、行气止痛的药品,装入布袋或锅盆内加热,用于腰背躯干等不便熏蒸洗的部位,新伤宿伤均可选用,在临床应用时因加热方法不同可分;
1、炒蒸加热法。将选配的温经祛寒、行气止痛的药品研成粗粉,或为颗粒状的种子(如吴茱萸等),放在锅内炒热,或装布袋蒸热,放在患处,可用于风寒湿瘅痛,腹胀痛、尿潴留等。
2、化学加热法。将坎离砂(铁砂)与药液调匀装入布袋内,加少许醋,会自然发热,放在患处,能温经通络,可用于陈伤兼受风寒湿瘅痛辞。
3、电热贴熨。将选配药物研成小颗粒,加适量的酒或醋,敷贴患处,接上低电流加热,能腽热散寒,有宿伤经络瘀滞、风寒湿瘅者选用之。
六、药条:用桑皮纸或棉纱撒上拔毒祛腐药粉。如红升丹、白降丹等,捻成条状,对跗骨疽,骨痨而形疵瘙管者可插入瘘管内,腐蚀瘙管壁,并保持引流通畅,2-3天换1次。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