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较难控制的症状,属于中医痛证范畴,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病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和、痰浊瘀血内生、经脉阻滞所致。其中痰浊为有形实邪,黏腻重浊,易于他邪兼夹,阻滞经络,是引起癌痛的重要因素。消痰法针对痰浊这一病机成为治疗癌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1、癌痛概述
中医早期并无明确的癌痛病名,但许多论述与现在的癌痛相似。如华佗《难经·五十五难》论述“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林开燧《活人录汇编》中有类似肝癌痛的描写:“肝之积日肥气。盖由郁怒伤肝,肝气不能条达,使生阳之气,抑而不升,郁滞干左右两胁之间,形如覆杯,积成肥厚之气,可大可小,日久乘虚攻发心脾之际,窘迫为痛,因而恶心呕吐,妨碍饮食。痛久则精神气血愈亏。”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有类似直肠癌的疼痛论述:“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血,与痔漏相似。”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日:“初入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而生痛,痛则无解。”与现代乳腺癌疼痛描述一致。《济生方·噎膈》也有类似食管癌疼痛的描述:“其为病也,令人胸膈痞闷,呕逆噎塞,妨碍饮食,胸痛彻背。”由以上症状描述可知,肿瘤的产生一般先形成肿块、瘢积,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增大,癌痛逐渐出现,一旦开始病情进展快,疼痛剧烈,难以控制,部位多固定,常常损耗精神气血,影响日常生活,与现代癌痛的发展变化一致。
痰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认为痰气火相杂是产生癌痛的重要病机,其中痰为有形之邪,作为载体可与他邪兼夹,是形成癌痛的重要物质基础。局部的气机不通,一是导致津液不能正常运行,湿聚成痰,源源不断地产生;二是气机郁滞日久容易生热化火,炼液成痰,阻滞脉络。火热之邪易耗气伤津,煎熬津液,炼而成痰。痰浊生成后,由局部向周围浸渍蔓延,积于脏腑,流注脉络,使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更易阻滞气机的运行。明·皇甫中《明医指掌·痰证》中有详细论述:“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未有痰而无火,未有火而无痰者也……痰胜,则泛滥洋溢,以生诸病。火胜,则煎熬攻击,以生诸病。痰随火而升降,火领痰而横行。火者,助痰为虐之贼也。”总之,气滞、痰浊与火热之邪相互为因,又相互为果,形成恶性循环而阻滞经络,最终可导致癌痛的产生。
2、痰是导致癌痛的重要原因
首先,“痰”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肿瘤多属于中医瘾结、积块及瘿瘤、岩等范畴。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指出:“积者,有形之邪,或食,或痰,或血,积滞成块。”又谓:“诸病皆由痰而生;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张景岳日:“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涎。”说明痰邪为病,有多发、多变的特点,其性阴柔,不易速去,易与他邪交织为病,与肿瘤表现形式多样、病情缠绵,顽固难愈的特点相似。现代研究亦表明,应用消痰散结法治疗肿瘤有良好的疗效…,以方测证,也证实痰是形成肿瘤的重要物质。
其次,痰浊作为有形之邪、致痛之说古已有之。《丹溪心法》曰:“痰因气滞而聚,既聚则碍其路,道不得运,故作痛也。”《医学心悟》曰:“痰饮随风走入经络,而肩臂肿痛。”痰饮流注经络、关节,则可致关节肿痛。清·张璐《张氏医通》:“痰挟死血,随气攻注,流走刺痛。”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痹症》中指出:“湿热痰火、郁气死血,流于经络四肢,悉能为麻为痹。”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论述痹证病因病机时云:“痹者,闭而不通之谓,正气为邪所阻,脏腑经络不能畅达,皆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致湿痰浊血,留注凝涩而得之。”均说明痰浊作为有形之邪,阻碍气机,使血不得生,又不得畅,脉络瘀滞,易产生疼痛;且痰随气上下,流注于经络,引起疼痛的部位极其广泛。由于痰在肿瘤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癌痛多是肿瘤侵袭扩散所致,且痰本身易阻滞经络引起疼痛,所以说痰也是癌痛的重要病机。
痰是肿瘤疼痛产生的重要原因,无论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皆具有黏滞之性。痰随气升降,影响气血运行,痰浊黏附互结成块,局部气血更为不畅,脉络随之瘀阻,疼痛从而产生;另外痰浊日久变生他证,郁久化火生毒,或与火毒等其他外邪相杂,合而为患,热毒灼伤脉络,可造成疼痛。同时伤津耗血,又炼液成痰,造成恶性循环,更加剧气血运行障碍,也成为疼痛病因之一。求本而治,消除痰浊,使诸邪的载体得以消散,痰消络通而痛止。(李学)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