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膜炎是由于感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急性眼病,俗称“红眼病”。中医学称为“天行赤眼”、“暴发火眼”等。临床以眼结膜急性充血、分泌物增多为主症,兼有畏光流泪、痛痒交作,或灼热羞明,眵泪黏结等。常见风热外侵、热毒上攻两种症型。
(1)风热外侵型,症见初起眼红,痛痒交替,羞明流泪怕热,舌边尖红,脉浮数。治宜疏风散热。
(2)热毒上攻型,症见两眼红肿,灼热羞明,头痛眼痛,眵泪黏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病因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眼表结膜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多,眼有异物感,严重者也会出现眼痛、畏光及视物模糊等。本病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少部分也会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治疗上以点抗生素及抗病毒眼药水治疗为主,清热解毒中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本病用眼一方治疗效果满意,另外耳尖放血等传统中医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病因:外源性微生物:以细菌、病毒为主,其中又以病毒感染常见,而且病情重,传染性强。常见的病毒有腺病毒、肠道病毒及柯萨其病毒等。
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初起患眼红赤,止痒交作或疼痛,怕热羞明,流泪怕风。迅即症状加重,目眵多,胶结,每于睡起时睫毛与两睑胶封,常一眼先发或双眼齐发。可伴发热,流涕、咽痛等症状。春夏季节多见,可流行或散发。排除其他结膜充血性病变即可诊断本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l-2日。初起时自觉有异物感、烧灼、刺痛及畏光感觉,分泌物增多,细菌性结膜炎常有脓性分泌物,早上起床时上下眼睑胶粘在一起,有轻度怕光和异物感但视力不影响,儿童患此病后,眼睑红肿比成年人更重,分泌物可带血色、睑结膜上可见灰白色膜,此膜能用棉签擦掉,但易再生。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为水样或粘性,球结膜下可有出血,角膜可因细小白点混浊而影响视力,有时还可伴有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一般发病后4-5日,症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轻,2周内痊愈。
治疗
西医治疗
急性结膜炎的处理原则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洗眼,清除分泌物,再根据分泌物细菌学检查,适当选用抗菌素或磺胺类眼药水滴眼,如0.25%氯霉素眼药水。
滴服药水要频繁,每1-2小时滴一次,但切勿包扎眼睛。因包扎能使眼部温度增高,利于细菌繁殖,同时阻止了分泌物的排泄,对病情不利。
中医治疗
单验方
①朴硝20克,放入已消毒的磁碗内,加200毫升白开水沏开(浓度为10%),药液凉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洗患眼,每日3次。
②银翘荆防汤: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各20克,连翘、荆芥、防风、黄芩、柴胡各10克,薄荷、桔梗、甘草各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针灸:取睛明、合谷、太阳、风池穴,两侧感染者取双侧穴,一侧者合谷取对侧,其它穴取患侧,针刺,每日1次。
外治:取黄连素片1-2片,煎水l杯,熏洗患眼至口中发苦为止。
预防与护理
注意保持眼部的清洁卫生,及时擦去眼部分泌物,避免不必要的串门和聚会,少去公共场所。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忌食辛辣食物及牛羊肉等。
急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如不重视隔离消毒可能造成流行。学校、托儿所等集体单位,更要积极防治,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人人爱清洁,不用手揉眼,接触病人后要洗手;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面盆等应分开,并煮沸消毒。加强游泳池管理,红眼患者不得进入;游泳后应滴消炎眼药水以防止感染。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