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一般是指新生儿时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且在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性感染。在新生儿时期,孩子的出生体重越轻,败血症发生率就越高。出生时体重在1500克以下,发生败血症的几率可达16%~17%。如果生后长期住院治疗,则发生败血症的几率可达30%以上。在外国资料里,常把败血症和菌血症两个名词混用。实际上,这两者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样。菌血症通常是指细菌短暂地进入血液循环,但并不产生毒血症等其他临床表现,如果此时孩子的免疫力比细菌的致病力强,则人体可以迅速地将细菌清除而不引起疾病,如果孩子的免疫力比细菌的致病力弱,则有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在国外,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其他的还有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绿脓假单胞菌和沙门菌等。近年来也常见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败血症。在我国,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一般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肠道细菌,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则很少见。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常有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哭声微弱,体温不稳定等,以后很快进入精神萎靡、嗜睡、面色不好、不哭、不吃的状态。足月儿或体格比较健壮的孩子常表现发热,但早产儿或体格比较弱小的孩子常有体温不升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出现皮肤黄疸、肝脾肿大、皮肤出血点或淤斑、呕血或便血等出血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以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肌张力降低,尿少或无尿,血压降低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现呼吸增快或呼吸暂停,发绀,全身水肿或硬肿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