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二月二龙抬头节正文

龙抬头节的起源

这样一个形成于农业时代的传统节日,它的由来就有着许多有趣的解释。

从传说的角度讲跟武则天有关。民间传说,唐朝武则天当政后,女人篡权把持朝政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于是就责罚天下大旱三年。三年中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人们难以过活。掌管天河的龙王心中实在不忍,于是就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它也因此而受到了责罚。为了报答龙王的救命之恩,人们就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人们的这些举动最终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于是下令允许龙王继续为民间降雨。以后二月二祭龙王,就成为惯例,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了这个节日。从这个意义上讲,二月二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啦。

从节气的角度来说,龙抬头节,时间是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自此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蛰伏的蛇、蚯蚓等小动物也结束冬眠,开始出土活动了。我们祖先在蛇和蚯蚓的基础上想象出了龙的形象,并将它作为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在蛇(民间称为“小龙”)、蚯蚓等出来活动的时候,人们认为龙也要从沉睡中醒来,抬头升天、布云兴雨了。人们为了寄托龙神赐福人间的美好愿望,就在这时举行祈祷活动。又因为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以前,凡是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都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所以,人们就把祈福、祭祀活动定在了二月二,这样才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民谚和相应的节日习俗。

从天文学的角度讲,二月二节跟星宿有关。古人以为地球是不动的,是太阳在运动。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28个等分,形成28个区间,称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等28宿轮流住完,大约需要一个月,所以称“宿”。把这28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7宿。对这28宿,都给它们起了名字。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象征龙的头角,亢宿是龙的颈,氐宿是龙的胸,房宿是龙的腹,心宿是龙的心,尾宿、箕宿是龙的尾巴。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到二月初,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所以称龙抬头。《说文解字》在解释“龙”字时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7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真有一条动物二龙在变换。“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形成,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百姓的一大心患。于是,人们便把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希望寄托到了神龙的身上,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在北方地区就有了最初的“龙抬头节”。

从根本上讲,二月二节反映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业的发展又与气候的变化密不可分,所以以农为本的人们对气候很是重视。二月二日,依据气候规律,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间延长,雨水增多,光、温、水条件已经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是农村的农事节,从这一天开始农民就必须着手准备耕种所需要的物资,比如积肥、种子和农具了。作为新一轮农耕的开始,忙碌中的人们很自然地就对它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愿望,人们希望龙王能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二月二,龙抬头”便成为中华农业文明中的一个经典概念。当然,南方和北方比较起来,南方这个时候更暖和些,每年的这个时候,菜类已经开始抽出嫩叶,就像白居易诗中所说的“草芽菜甲一时生”,但是由于古代每年这个时候,皇帝都要举行亲耕的仪式,南方农民也要给予配合,长期以来也就形成了过节的习惯。

可见这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人文渊源的节日,不仅仅是舞龙、吃面条那么简单。节日仪式的背后,体现的是民族文化,所以我们应该很好地保护包括龙抬头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发挥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龙抬头节历代沿革

下一篇:龙抬头节简介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