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国内常结合病因、病变及临床表现综合分类分为门静脉性(相当于小结节型)、坏死后性(相当于大结节型及大小结节混合型)、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及色素性肝硬化。最常见的是门脉性肝硬化,其次为坏死后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我国以门静脉肝硬化和血吸虫肝硬化为最常见。
门静脉性肝硬化为肝之慢性,弥漫性及渐进性疾患,其主要病变有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肝细胞的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以及肝小叶的结构被破坏(肝的结构紊乱,引导起肝脏变形,质地变硬,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胆道系统长期梗阻,胆汁滞留引起肝内小胆管扩大、破裂、胆汁外渗导致肝细胞血坏死和继发性炎症,继之纤维组织增生,侵入叶内及细胞间而形成肝硬化。
发病率以门静脉性肝硬化高,以20--50岁居多,一般男性发病稍多于女性。临床上常出现肝功能障碍、脾脏肿大、腹水、黄疸、腹壁静脉及食道静脉曲张等,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尤是a-球蛋白增高,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当脾功能亢进时,可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尤比白细胞下降明显。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